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矯正性訓導 - 教育百科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Corrective Discipline
作者: 沈六
日期: 2000年12月
出處: 教育大辭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矯正性訓導係指學生表現偏差行為時,抑制與改變其方向的技術與方法,藉以在教室中維持有效的訓導。盡管教師們盡最大的努力,實施預防性與支持性訓導,但是一些偏差行為仍然產生。當學生們違犯規則,或當學生們選擇自我破壞的行為時,令教師們厭惡的職責就來了,教師們需要制止與改變學生偏差行為的方向。這種矯正性訓導一般人會認為就是大多數教師想到教室紀律時,所擬想的訓導,例如,學生表現極壞的行為時,教師以愁容、激怒的言語、教鞭來反應。
  開明的矯正性訓導與一般人對訓導的刻板印象不盡相似。良好的矯正性訓導既非嚴厲地威嚇,亦非懲罰的。而是相當重視避免身體或精神上的創傷,其目的不僅在阻止偏差行為,並且積極地改變其發展方向。下列是一些矯正性訓導策略,提供參考。
  1.肯定地堅持教室中的權利:教師有不受干擾的教學權利,而學生擁有學習權利。教師要說明這些權利的主要概念,並舉出假設性的違犯的例子,當學生開始表現偏差行為時,教師就要再次肯定主張這些教室中的權利。
  2.阻止偏差行為:當偏差行為出現時,最好立即阻止其發展,不可忽略它,也不要以為它會自然消失。如果其行為重大的違犯規則、或慣例、或禮儀,如打架或高聲咒詛,就必須立即給予壓制,如「教室中不可以詬罵」,或「立即跟隨我到辦公室」。較不嚴重的偏差行為可以把姓名記在黑板上以阻止其行為,或使用其他技巧抑制其行為。
  3.偏差行為與其結果的聯結:如果教師已經說明過教室規則與違犯規則的結果,則學生就會了解,他們如何表現他們的行為,就會有什麼樣的行為結果跟隨行為而來。所以,教師不需要煩惱。例如,有學生未完成作業,教師只需對該生說:「因為你未完成功課,所以放學後,你必須留下來做完功課始可回家。」
  4.前後一致地貫徹到底:執行規則及其結果,要前後一致,不能因人因事因地而有差異。如果一天嚴格,一天放鬆,將使學生感到混淆,也等於鼓勵學生考驗教師的規則。不要讓學生感覺教師有例外,如有例外,就是再次鼓勵學生考驗教師的規則。
  5.引導偏差行為向積極方向發展:首先詢問表現偏差行為的學生,要他自己申述說明他的行為應該得到什麼樣的結果,如果學生無法自己表達,教師可以提供若干行為結果,供學生選擇。教室訓導(教室紀律)的主要目的,就是教導學生如何表現較佳的行為,並且鼓勵學生去表現良好的行為。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矯正性訓導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我是貓頭鷹博士,
有問題可以問我喔!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