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謙德 - 教育百科
謙 | |
德 |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作者: | 張鍠焜 |
日期: | 2000年12月 |
出處: | 教育大辭書 |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謙德即謙退禮讓的德行。傳統儒家及道家思想都注重謙德。〔易經〕中的謙卦更盛讚謙德謙行。關於謙德的闡釋,〔韓詩外傳‧卷三〕有一則周公教訓其子伯禽的故事,有頗為詳細的說明。西周初年,周成王封伯禽為魯國國君,伯禽就任之前,周公訓勉他要以謙德保守國家。周公說:「你千萬不要以身為國君而驕慢士人。我是文王的兒子,武王的弟弟,成王的叔父,又為卿相輔佐天子治理天下,我在天下人中,地位算不低了。但是我常在洗頭時數度中斷,握著溼頭髮去接見來訪的客人;也常在吃飯時數度暫停,吐出正在咀嚼的飯菜(來不及嚼碎咽下),去和賓客會面。即使這樣,還怕錯過天下的賢士。」周公又說:「我聽說寬宏大度而能保持恭敬的人,會受到尊崇;土地廣大而保持節儉的人,會得到安定;爵位官職崇高而態度謙遜的人,能常保尊貴;人民眾多、軍隊強大而能保持憂患意識的國君,能使國家強勝;聰明睿智而自認愚昧的是善人;見聞廣博而自認無知的是真正有智慧的人。這六者都是謙德的表現。一個人之所以能貴為天子,保有天下四海,就是因為具有謙德。由於不謙以致失去天下、喪失生命的,夏桀和商紂就是例子。」周公並引〔易經‧謙卦〕的話說:天道是減損滿盈而增益謙退的;地道是使盈滿的變虧,而使謙退的流布;鬼神危害盈滿的而保佑謙退的;人道是厭惡盈滿而喜好謙退的,所以衣服的內襟要短些,宮室的牆角要圓些,房子不要極盡精巧,就是不要表現十足的意象,所以〔易經〕中說:謙遜則亨通而能夠長久。 |
|
資料來源: | 國家教育研究院_謙德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