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工藝講習運動(英國) - 教育百科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Mechanics Institute Movement (U.K.)
作者: 沈姍姍
日期: 2000年12月
出處: 教育大辭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英國工藝講習運動於十九世紀上半期在英國興起並盛行一時。傳統的英國成人教育在一八五○年以前,係以教授讀寫算的所謂的3R's為主,然而隨著十九世紀中期以後初等教育的普及,成人教育教授基本讀寫等識字之功能已不再需要,使成人教育出現衰退現象。到十九世紀末期,由於工業發展之技術需求,工廠主人往往希望其員工能對其所操作之機械感興趣,使得成人教育獲得了新生之契機。
  當時蘇格蘭學者安德生(John Anderson),對於科學及機械深感興趣,建立了一所圖書館,且蒐集相當多的科學器具;而倫敦的柏貝克博士(Dr. S. Birbeck)於一七九九年受聘於安德生學院講學,目睹了在安德生的課堂中工人操作模型及使用器具的情形,而認為工人們應該會對於其所工作之機械有興趣,所以當其返回倫敦之後即投注心力於成人教育,前於一八二三年建立了倫敦工藝講習所(London Mechanics' Institute)。同年,格拉斯哥的工藝講習所成立,次年曼徹斯特的也建立;自此即形成一股風潮,而陸續在許多工業城市出現。
  工藝講習所對於英國的科學及技術教育的發展,具有重大貢獻。每個講習所通常有一個圖書館、閱覽室及模型與器具展示室;講課內容包括數學及其應用、自然與實驗科學及繪圖,有時也會有英文及外國語。此外巡迴講習及圖書循環,也有助於小的講習所獲得資訊。由於講習所的內容豐富,故許多的講習所最後都成為技術學院或大學。然而在一八六○年代時,工藝講習所的盛況不再,機械工亦多不參加,取而代之者則是各中產階級設立的新式學校教育。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工藝講習運動(英國)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