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天下之動貞夫一 - 教育百科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作者: 傅元龍
日期: 2000年12月
出處: 教育大辭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周易.繫辭下〕第一章中說:「天地之道,貞觀者也;日月之道,貞明者也;天下之動,貞夫一者也。」這一段話,旨在說明天下之道定於一之理。我們體察宇宙萬象之動脈,可以獲悉天地之道,大中至正,品物流形,化育萬物;而日月之道也是中正無私,普照大地,萬古常明。天地日月皆循正道而行,故人亦應效法之。天下之事物,其理象雖是錯綜複雜,變動不居,但只要堅守一個正道,就可以執簡馭繁,掌握處事之要領。人若能心存誠正,堅貞不二,就能與天地日月一樣貞觀貞明了。
  「天下之動貞夫一」一辭,「動」指變化,「貞」指堅貞,「一」含統攝萬殊之義。易理由「一」而生,由太極而演為萬象,而萬象之道亦可復歸於「一」。
  這裡「一」字所指的「天下之動」的「動」,如果解釋為「表現天道的精神」或「力量」,可以印證〔中庸〕「誠者,天之道也。」即是說天道表現,本著一種「始終如一」的精神,無所隱藏,無所欺瞞,昭然大公,毫無偏私,猶如日月無所不照,大地無所不載。所以「誠」可視為天道精神,人也應該效法這種精神,無私無欺,應該是人類一種普遍的德性。故而〔中庸〕又說:「誠之者,人之道也。」即是人要努力表現精誠專一的意思。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天下之動貞夫一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