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行動研究 - 教育百科
行 | |
動 | |
研 | |
究 |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 Action Research |
作者: | 張子超 |
日期: | 2000年12月 |
出處: | 教育大辭書 |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教育研究若以研究目標區分,可分為基本或純粹研究(fundamental or pure research)、應用研究(applied research)與行動研究(action research)三種。行動研究與基礎研究在研究理論、典範與設計上都截然不同。基礎研究強調理論發展及普遍性的應用,但行動研究重視實際問題的解決,因此格外要考量相關的情境。 行動研究的研究目的,不強調理論的發展及研究結果的普遍應用性,而是一種針對特定的時間、地點及情境中的問題特性,而配合相關教育理論所結合的一種研究設計。其研究發現,可按個別實行的情形,施予評鑑。論其目標不外在於改進學校的實務,以及把研究的功能與教師的工作結合,藉以提升教師的素質,改進教師的研究技巧、思維習慣,促使教師與他人和睦相處,並強化教師的專業精神。 行動研究的特徵有下列幾項: 1.行動研究的研究對象是與實際工作情境中有關的問題或人物,如班級的學生、教職員以及學生的學習表現等等。 2.行動研究的研究設計是一種綜合性的整體架構,以解決實務上所遭遇的問題以及尋找新的發展為目的,它必須仰賴真正的觀察結果以及行為的資料,而進行的研究,屬於實證的研究。 3.行動研究的研究設計及過程具有彈性與適應性,在研究進行期間,允許改變,同時也會放棄控制措施,以利反應和現場的實驗與創新。 4.行動研究可以是一種質的研究法,其研究理論便可以自然論(naturalism)的架構為基礎,這種研究與研究者的價值判斷的主觀性,也和研究問題所存在的情境無可分離,至於其信度與效度的問題,則需以質的研究的方式來考量。 行動研究的研究過程中,大概包含以下幾個步驟:(1)界定問題或訂定目標;(2)閱覽文獻,俾瞭解是否他人也遭遇類似的問題,或已達成有關的目標;(3)形成可供考驗的假設或探討的策略;(4)安排研究的環境,並明確敘述程序和條件;(5)確立評鑑標準、評量技術,以及其他可取得有效回饋的其他工具或手段;(6)分析資料與評鑑結果。 |
|
資料來源: | 國家教育研究院_行動研究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
會員投稿&教育Wiki
教育Wiki
時間
版本內容
投稿者
您查詢的詞條還尚未有會員貢獻內容,若您有注音、釋義或圖片,歡迎透過會員上傳分享給教育百科,
我們將審查上架您貢獻的詞條,供其他使用者參閱。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