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綿 - 教育百科
綿
ˊ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
注音:
解釋:
  1. ㄐㄧㄥㄒㄧˋ˙ㄉㄜㄒㄩˋㄖㄨˊ:「綿ㄇㄧㄢˊ」。
  2. ㄌㄧㄢˊㄒㄩˋㄅㄨˋㄐㄩㄝˊㄖㄨˊ:「綿ㄇㄧㄢˊㄔㄤˊ」、「綿ㄇㄧㄢˊㄧㄢˊ」、「綿ㄇㄧㄢˊㄍㄣˋ」、「綿ㄇㄧㄢˊㄇㄧˋ」。
  3. ㄒㄧㄥˊㄓㄨㄤˋㄓˊㄉㄧˋㄒㄧㄤˋ綿ㄇㄧㄢˊ˙ㄉㄜㄨˋㄊㄧˇㄖㄨˊ:「ㄏㄞˇ綿ㄇㄧㄢˊ」、「ㄕˊ綿ㄇㄧㄢˊ」。
  4. ㄨㄟˊㄅㄛˊㄨㄟˊㄖㄨㄛˋㄖㄨˊ:「綿ㄇㄧㄢˊㄅㄛˊ」。
  5. ㄒㄧˋㄇㄧˋ˙ㄉㄜㄖㄨˊ:「綿ㄇㄧㄢˊㄇㄧˋ」。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_綿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mián
解釋:
  1. 精細的絲絮。
    【例】絲綿
  2. 連續不斷。
    【例】綿延、連綿、細雨綿綿
  3. 細密的。
    【例】綿密
  4. 形狀、質地像綿的物體。
    【例】海綿、塑膠綿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_綿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mián
解釋:
[副]
1.連續不斷。如:「綿延」、「連綿」。
2.細密的。如:「綿密」。
[名]
1.精細的絲絮。如:「絲綿」。《晉書.卷二四.職官志》:「秋絹二百匹,綿二百斤。」唐.韓愈〈河南令張君墓誌銘〉:「度支符州,折民戶租,歲徵綿六千屯。」
2.棉花、棉絮,同「棉」。明.歸有光〈先妣事略〉:「孺人之吳家橋,則治木綿,入則,則緝纑,燈火熒熒,每至夜分。」
3.形狀、質地像綿的物體。如:「海綿」。宋.陸游〈醉中懷眉山舊游〉詩:「想見東郊攜手日,海棠如雪柳飛綿。」
4.《詩經.大雅》的篇名。共九章。根據〈詩序〉:「〈綿〉,文王之興,本由大王也。」乃嘉美太王及文王之詩。首章二句為:「綿綿瓜瓞,民之初生。」
5.姓。如晉朝有綿思。
[形]
微薄、微弱。同「棉」。如:「綿薄之力」。《漢書.卷六四上.嚴朱吾丘主父徐嚴終王賈傳.嚴助》:「且越人綿力薄材,不能陸戰。」《新唐書.卷一五四.列傳.李晟》:「淮南兵綿弱,鄆人素易之。」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綿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臺灣客家語常用詞辭典
四縣音
海陸音
大埔音
饒平音
詔安音
南四縣
釋義:
詞條來源: 教育部臺灣客家語常用詞辭典_綿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
音讀:
屬性: 主詞目
解釋:
  1. [[形] ] 口感細嫩或觸感柔軟。
音讀: biân
屬性: 單字不成詞者
詞條來源: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_綿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

1.連續不絕。如:「綿延」、「連綿」。《說文解字.系部》:「緜,聯微也。」《詩經.王風.葛藟》:「緜緜葛藟,在河之滸。」漢.毛亨.傳:「綿綿,長不絕之貌。」《後漢書.卷八七.西羌傳.羌無弋爰劒》:「濱於賜支,至乎河首,綿地千里。」唐.李白〈白毫子歌〉:「小山連綿向江開,碧峰巉巖綠水迴。」

2.精細之絲絮。《戰國策.秦策一》:「綿繡千純,白璧百雙,黃金萬溢,以隨其後,約從散橫,以抑強秦。」《晉書.卷二四.職官志》:「秋絹二百匹,綿二百斤。」

3.形狀、質地如綿之物。宋.陸游〈醉中懷眉山舊遊〉詩:「想見東郊攜手日,海棠如雪柳飛綿。」

4.周到細密。如:「綿密」。《周書.卷四七.藝術列傳.姚僧垣》:「卿用意綿密,乃至於此。」

5.悠遠。同「緜」。《玉篇.糸部》:「綿,與緜同。」《晉書.卷一一.天文志上》:「年代緜邈,文籍靡傳。」

6.微薄、微弱。如:「綿薄之力」。《漢書.卷六四上.嚴朱吾丘主父徐嚴終王賈傳.嚴助》:「且越人緜力薄材,不能陸戰。」《新唐書.卷一五四.列傳.李晟》:「淮南兵綿弱,鄆人素易之。」

7.《詩經.大雅》的篇名。共九章。〈詩大序〉:「緜,文王之興,本由大王也。」《詩經.大雅.緜》:「緜緜瓜瓞,民之初生。」

8.姓。如晉朝有綿思。

注音: ㄇㄧㄢˊ
資料來源: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_綿
授權資訊: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臺灣3.0版授權條款
相關閩南語 綿 相關客家語 綿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