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關鍵字法 - 教育百科
關 | |
鍵 | |
字 | |
法 |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 Keyword Method |
作者: | 陳李綢 |
日期: | 2000年12月 |
出處: | 教育大辭書 |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關鍵字法是幫助學習者記憶學習材料的一種方式和技巧。此種記憶術通常應用於記憶聯對學習材料(亦即記憶某一反應並列出現的刺激)上。例如,學習把英文字彙轉譯為中文字彙,或把西班牙語翻譯為英語的字彙記憶等。 關鍵字法源自艾金生(R.C. Atkinson)和饒夫(M.R. Raugh)於一九七五年將記憶術技巧應用於外國語字彙的教學研究中。關鍵字法通常包含下列兩個階段: 1.聲音鏈結(acoustic link):把外國語的字彙轉變為本國語容易發音的「關鍵字」,這個關鍵字的聲音聽起來又很像外國字的一部分聲音。例如,把英文字table轉變成中文「檯布」。 2.心像鏈結(imagery link):形成互動關係的心像,而將關鍵字和相對應的本國文字相結合起來。例如,學習者可以在心裡想像一張大的檯布放在桌子上。因此,將英文的table記憶為中文的「桌子」。 在以大學生學習英語與西班牙語字彙的聯對實驗中,艾金生和饒夫發現關鍵字法顯然比其他方法如複誦和背誦法有效。尤其是當教師提供關鍵字(亦即聲音與外國字的一部分聲音相同的短英文字)而允許學生自己形成心像時,關鍵字法的效果最好。 另外,李文(J.R. Levin)曾經以修正式的關鍵字法運用在各種學校的學習活動中。李文認為學前或學齡兒童的關鍵字法教學應加以修正:不僅提供關鍵字,亦須提供圖畫給兒童,才能形成有效的記憶。瓊斯(B.F. Johns)和霍爾(J.W. Hall)研究指出:關鍵字法也能有效應用於艱澀的醫學術語、州名及首都、生化物質特性和功能、城市和其產物、名人及其成就等各方面的記憶活動。 |
|
資料來源: | 國家教育研究院_關鍵字法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