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教育鑑賞 - 教育百科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Educational Connoisseurship
作者: 周淑卿
日期: 2000年12月
出處: 教育大辭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教育鑑賞係艾斯納(E.W. Eisner)的用詞,認為鑑賞是個人內在的活動,指在藉著感官的知覺與先備知識的交互作用,感知事物複雜微妙的特質,達成覺醒、認識和理解,而提供判斷的基礎。發生在教育領域的鑑賞即稱為教育鑑賞。
  教育鑑賞發生在滿足教育目標、闡明教育事件的任何層面,例如教科書、教材和學校建築的設計等,都可能成為教育鑑賞的對象。但艾斯納認為教育鑑賞最重要的主題有五個:
  1.意圖:有關學校或教室中的目標,包括目標的範圍、種類、適切性、價值、分配等。
  2.結構:探討學校的組織形式對學習的影響。
  3.課程:包括課程內容、課程聯結、科目疆域強度和課程決定等。
  4.教學:包含教學進行的情境、教學方法運用等。
  5.評鑑:除了測驗技術適當與否,更應重視測驗所使用文字的深層涵義,並注意其他變通的評鑑方式。
  在對這些對象進行鑑賞時,包含了感覺、知覺、感情和判斷等層面。是以個人的感官經驗基礎,運用某些參照架構產生認知,以專業知識和敏銳的區辨力深度理解事物的特質,適當地判斷其意義與價值。但所感知與判斷的未必是正向的喜好,而且不一定表達出來。
  教育情境複雜多變,進行教育鑑賞時除了直接觀察之外,對教學品質的了解、教育過程中重要事項的觀點、與師生關係的看法等,都會影響我們的注意和解釋,所以先備知識的參照架構格外重要。而在作判斷時更需要運用適合於鑑賞對象的規準,但這些規準比鑑賞一件藝術品更為複雜多變,更沒有固定的標準,進行教育鑑賞者必須掌握得宜。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教育鑑賞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貓頭鷹博士
你喜歡貓頭鷹博士嗎

針對貓頭鷹博士的服務你會給幾顆星呢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