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嵌 - 教育百科
  • 部首 ㄕㄢ
  • 部首外筆畫 9
  • 總筆畫 12
  • 漢語拼音 [一]kǎn[二]qiān
  • 發音 播放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
注音:
解釋:

ㄅㄚˇㄉㄨㄥ西˙ㄒㄧㄊㄧㄢˊㄖㄨˋㄌㄧㄥˋㄨˋㄊㄧˇㄕㄤˋ˙ㄉㄜㄔㄨˋㄏㄨㄛˋㄎㄨㄥˋㄒㄧˋㄖㄨˊ:「ㄒㄧㄤㄑㄧㄢ」、「ㄑㄧㄢㄕˊ」、「ㄑㄧㄢㄖㄨˋ」。

注音:
解釋:

ㄉㄧˋㄇㄧㄥˊㄩㄥˋㄗˋㄖㄨˊ:「ㄔˋㄎㄢˇㄌㄡˊ」。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_嵌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qiān
解釋:
  1. 把東西填入另一物體面上的凹處。
    【例】鑲嵌、嵌石、嵌入
注音:
漢語拼音: kǎn
解釋:
  1. →赤嵌樓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_嵌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qiān
解釋:
[動]
把東西填入空隙。如:「鑲嵌」、「嵌石」。
[形]
險峻。南朝梁.沈約〈江南曲〉:「但令舟楫渡,寧計路嶄嵌。」唐.盧照鄰〈五悲文.悲昔遊〉:「因嵌巖以為室,就芬芳以列筵。」
注音:
漢語拼音: qiàn
解釋:
[形]
山林深邃的樣子。如:「嵌巉」、「嵌巖」。
注音:
漢語拼音: kǎn
解釋:
參見「赤嵌樓」條。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嵌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臺灣客家語常用詞辭典
四縣音
海陸音
大埔音
饒平音
詔安音
南四縣 相關資料連結
釋義:
詞條來源: 教育部臺灣客家語常用詞辭典_嵌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

㈠ㄑㄧㄢˋ

山林深邃之狀。大徐本《說文解字.山部.新附》:「嵌,山深貌。」

㈡ㄑㄧㄢ

1. 洞穴。《玉篇.山部》:「嵌,坎傍孔也。」唐.盧照鄰〈五悲文.悲昔遊〉:「因嵌巖以為室,就芬芳以列筵。」唐.杜甫〈火〉詩:「爆嵌魑魅泣,崩凍嵐陰昈。」清.楊倫.注:「嵌謂山穴,故魑魅潛於其中。」

2. 深谷。《集韻.平聲.銜韻》:「嵌,嵌嵒,深谷。」

3. 把某物填入空隙。如:「嵌石」。《字彙.山部》:「嵌,陷入中也。」《三國演義》第八回:「令良匠嵌造金冠一頂,使人密送呂布。」《西遊記》第一四回:「我有這一領綿布直裰,一頂嵌金花帽。」《初刻拍案驚奇》卷七:「結搆綵樓三十餘間,樓高一百五十尺,多是金翠珠玉鑲嵌。」

4. 險峻。《集韻.平聲.銜韻》:「嵌,嵌巖,山險。」《字彙.山部》:「嵌,嵌巖,山險貌。」南朝梁.沈約〈江南曲〉:「但令舟楫渡,寧計路嶄嵌。」

5. 山崖。《玉篇.山部》:「嵌,山巖。」《廣韻.平聲.銜韻》:「嵌,巖山也。」

㈢ㄎㄢˇ

「赤嵌樓」:臺灣古蹟之一。位於臺南市民族路。創建於明永曆七年(西元1653)。此樓原為荷蘭人所建,本稱為「普魯民遮城」,為荷蘭人商業及行政中心。明永曆十五年,鄭成功驅逐荷蘭人後,即設府署於此。清康熙六十年(西元1721)朱一貴之役,樓門曾遭破壞,後亦迭遭災禍,致使屋宇傾毀,惟城牆依然堅固如昔。光緒十二年(西元1886)於此樓中央建文昌閣,西南隅建海神廟。今道路入口處,存有一對石獅,城樓下方有一排碑林,由九隻贔屭駝負,碑文為乾隆皇帝親撰,石碑四周有龍紋浮雕,甚為別緻。樓本身建築亦精巧可觀,屬一級古蹟。亦作「赤崁樓」。

注音: ㈠ㄑㄧㄢˋ ㈡ㄑㄧㄢ ㈢ㄎㄢˇ
資料來源: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_嵌
授權資訊: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臺灣3.0版授權條款
相關客家語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