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成人參與的障礙 - 教育百科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Barriers to Participation
作者: 黃富順
日期: 2000年12月
出處: 教育大辭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成人參與障礙係指成人在已有參與教育活動的意向後,所面臨的困難或問題,阻礙其參與行為的實現。一般探討參與的障礙的方法有三種:(1)以晤談或問卷直接詢問當事人,由其列出參與學習的障礙,這是最常使用的方法;(2)研究在某一情境或條件下,個體參與行為的改變。例如想要了解費用對學習障礙的影響,可以把費用提高,以觀察其影響情形;(3)事先假定障礙的存在,再經由實驗設計來驗證假設。
  早期對參與的障礙的研究,類皆利用問卷或晤談來獲得資料,所得結果以反應沒有錢及沒有時間者居多,其次為家庭責任、工作責任、交通問題等。其後,對參與障礙的研究改以因素分析量表並歸成組群,而以障礙類型表示。克羅斯(K.P. Cross)認為未能參與的理由,可以分為意向的(dispositional)、情境的(situational)和機構的(institutional)等三類;達欽屋德(G.G. Darkenward)和梅利安(S.B. Merriam)則分為訊息的、心理的、情境的和機構的障礙四類。郎格(H.B. Long)則分為機構的、個人的和社會的障礙三類。故如以障礙類型畫分,參與障礙應可分為情境的、機構的、意向的和訊息的障礙等四類,其中反應情境障礙的為最多,其次為機構的障礙,意向或訊息的障礙較少。
  參與教育活動的障礙與個人的社會人口變項有關,其中以年齡、性別、職業水準和教育程度等變項較具影響力。研究顯示,老年人的參與障礙往往為金錢、交通、距離、能力、興趣、健康等問題;中年人所反應的大多為時間及課程問題;青年人則以金錢、訊息等問題居多。女性常見的障礙為家庭責任、學費太貴及沒有時間等。職業水準較高者,通常反應時間不足和有工作責任等最多。非技術工作則反應能力不足、沒有信心、欠缺費用、沒有時間等。教育程度較低者反應時間、金錢、訊息和心理的障礙居多;而教育程度較高者,則以反應制度及個人問題居多。(參見「情境的障礙」、「機構的障礙」、「意向的障礙」及「訊息的障礙」)。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成人參與的障礙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