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中、日、韓文輸入法 - 教育百科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Computer Input of Chinese, Japanese & Korean Characters
作者: 蘇倫伸
日期: 1995年12月
出處: 圖書館學與資訊科學大辭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中文字為表意文字,文字的結構不像拼音文字那麼單純。由於中文字符數量多達80,000個以上,字集屬開放式(Open)集合,同時字體變化甚多,異體字亦多,因此在電腦輸入方面頗為複雜。日文、韓文雖分別以假名(Kana)、拼音字符拼綴字(Hangul)為主要書寫結構,但由於日韓兩國深受中國文化的影響,其書寫系統中亦融入了漢字,故電腦化亦有相類似的問題。茲將中日韓文輸入法依字形、字音、形音、數碼及智慧型輸入等類型分別加以說明:
  (一)字形輸入法:其主要輸入方法有:(1)部首字根法,利用拼字的觀念,將中文字分析歸納為固定的基本字母,再予以組合,熟悉字根、輔助字形及拆碼原則時,即可快速輸入,唯部分字之字首、字根定義不夠明確,易造成取碼之困難,目前盛行之倉頡、簡易、大易、行列、嘸蝦米輸入法均遵循此原則;(2)筆順法,它是將中國字的基本筆形「點橫直撇勾曲」等對應至英文字母,依書寫順序輸入一串英文字符,但因字碼通常相當長,輸入不甚便捷;(3)數字法,主要的輸入法有三角號碼法及對角號碼法,分別以每字的3個角或2個角的基本筆形編碼,每一角由兩位數字代表,組合而成4-6位數字,輸入電腦中。
  (二)字音輸入法:主要有(1)國語注音法:以37個注音符號及4個聲符來拼音檢字,但因中文字同音字很多,因此需在同音字中挑選所欲輸入之字;(2)日、韓文音符法:利用日文假名拼音音符可輸入日文平假名、片假名及漢字,利用韓文拼音音符可輸入純韓文字及漢字;(3)羅馬拼音法:中文字的羅馬拼音輸入法主要有韋傑式拼音系統(Wade-Giles System)及拼音系統(Pin-Yin System)。日文之羅馬拼音輸入法較常用者為改良式希伯恩系統(Modified Hepburn Style)可以產生日文漢字、平假名及片假名。韓文之羅馬拼音輸入法主要有馬庫-雷斯雀爾系統(McCune-Reischauer System)及韓文羅馬拼音系統(Romanization of Korean,簡稱ROK),它可產生韓文漢字及韓文音符拼綴字。
  (三)形音組合輸入法:為結合字形、字音的輸入方法,大一編碼法(Dai-E Encoding Method)即屬於此類,它包括二部分,(1)為發音區;(2)為對角號碼組合而成之輸入法,其他輸入系統有以注音符號為基礎,再加上字的第一個象形碼組合而成形音輸入法。
  (四)數碼輸入法:(1)電報明碼法;依交通部電信局頒定的電信明碼,將每個字賦予4個阿拉伯數字,以作為輸入之方法;(2)內碼輸入法:以儲存於電腦中之字的號碼輸入,然因其編號無特定的規則可記誦,輸入時通常需查表或強記。
  (五)智慧型輸入法:主要包括光學輸入辨識法、手寫輸入辨識法及語音輸入辨識法,其分別利用光學掃描、書寫板及人類發音方式輸入,經由程式辨識轉換後存入電腦,唯目前在中文方面辨識率仍不高,語音輸入辨識法仍屬萌芽階段,因為當輸入環境有噪音、說話聲調、音質、口音等有差異時,即無法正確辨識。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中、日、韓文輸入法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