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預測(科學) - 教育百科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Predicting
作者: 毛松霖
日期: 2000年12月
出處: 教育大辭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預測就是對未來的觀測事象,作一相當有把握的預報,它不同於猜測或臆測。猜測或臆測乃是根據直覺或有限的經驗與常識對未來將發生的事或已發生的事件一推斷,通常是不科學的。預測則是根據相當多的觀測數據或已公認的學理基礎,對未來將發生的事象,作一種八九不離十的判斷。它強調事象發生的必然性,因為作預測的人必須就堅強的觀測資料或學理基礎,例如天氣預測乃植基於充分的氣象資料,如氣溫、氣壓、風力、風向、天氣圖與多年的氣象統計資料以及有關的氣象理論,才能據此預測鋒面的來臨與其所伴隨的天氣變化等。
  預測在科學上非常重要,為了驗證一個理論是否成立,常須藉由預測來考驗。我們也常利用許多已接受的經驗定律去預測新情況的發生。由於廣被接受的理論或經驗定律或實驗結果已有充分的證據可以支持它們,因而植基於上述理論與數據的預測才有它的可靠性,往往八九不離十。而猜測與臆測則不然,它往往只有一半一半的準確性或更低。
  將預測列為基本過程技能之一,或許就是因這種能力須要藉由科學探討過程的學習,從活動中逐漸養成尊重數據的態度,了解經驗定律的形成過程,然後才能嚴正的根據數據作一種八九不離十的推斷-預測。預測之後通常須要加以驗證。這樣的科學探討活動的訓練過程,所培養出來的預測能力當然是一種基本的過程技能。
  在培養預測的過程技能方面,下述的要領是值得參採的:
  1.能利用關係曲線圖,運用內插法進行預測;
  2.能利用關係曲線圖,運用外推法進行預測;
  3.能運用觀測結果驗證預測事項;
  4.能區別預測與猜測。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預測(科學)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我是貓頭鷹博士,
有問題可以問我喔!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