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師的領導方式 - 教育百科
教 | |
師 | |
的 | |
領 | |
導 | |
方 | |
式 |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 Leadership Styles of Teachers |
作者: | 陳密桃 |
日期: | 2000年12月 |
出處: | 教育大辭書 |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教師的領導方式指教師對於學生所採取的領導行為類型;通常係依照某些標準,將教師的領導方式畫分成若干類型,藉以方便探討。一般而言,所探討的「教師」大多以班級的導師為對象,少部分以一般教師為對象,而將領導方式視為「領導者」、「被領導者」以及「情境」等三個要素交互作用的結果。 有關教師領導之研究頗多。早期研究良好教師的特質,認為教師須具有較高的智慧、學識、可依賴性、幽默感等。此外,也有研究將教師的領導行為視為一種關係來研究,認為有效的教師領導行為,不只包括教師的人格特質,而且包括學生的態度、需求與特質。第三種研究途徑是研究教師領導行為的功能,探討教師的任務,幫助學生建立目標,並協助學生達成此目標的社會互動歷程。最後,就是研究教師的領導方式,探討教師採取某個方式對學生行為表現之影響。 綜觀有關教師領導方式之研究,包括:(1)民主型、權威型、放任型;(2)體恤因素、結構因素;(3)工作取向、關係取向;(4)統合型、奉獻型、關係型、獨立型。最多也是最早期的教師領導方式,多以民主型、權威型及放任型作為分類依據,三類型的基本差異是在領導決策功能的重心:權威領導的決策中心在於教師本人;放任領導則由班級中的學生自行主張;民主領導則決定於班級中(包括教師與學生)的公意。研究結果多支持民主型或權威型的領導在教學效果或班級經營上的成效較佳,但兩者究以何者為優則無定論;至於放任型則最差。 教師須領導學生在學業、生活、品行、升學、就業等方面有所成長與抉擇;領導是人際關係的一種,同時也是實現某種責任的方法,教師位居教學組織的高層次,理應發揮其領導功能。雖然領導沒有定則,但學生的需求是否滿足,班級組織的功能是否發揮,以及班級氣氛之良窳,則有賴於教師領導的成功與否。 |
|
資料來源: | 國家教育研究院_教師的領導方式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