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顯 - 教育百科
ˇ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
注音:
解釋:
  1. ㄑㄧㄥㄔㄨˇㄇㄧㄥˊㄅㄞˊㄖㄨˊ:「ㄇㄧㄥˊㄒㄧㄢˇ」、「ㄒㄧㄢˇㄓㄨˋ」。
  2. ㄅㄧㄠˇㄌㄨˋㄖㄨˊ:「ㄒㄧㄢˇㄌㄨˋ」、「ㄒㄧㄢˇㄒㄧㄢˋ」。
  3. ㄧㄡˇㄑㄩㄢˊㄕˋㄧㄡˇㄉㄧˋㄨㄟˋㄖㄨˊ:「ㄒㄧㄢˇㄧㄠˋ」、「ㄒㄧㄢˇㄍㄨㄟˋ」。
  4. ㄗㄨㄣㄔㄥㄧˇㄨㄤˊㄍㄨˋ˙ㄉㄜㄓˊㄒㄧˋㄑㄧㄣㄕㄨˇㄖㄨˊ:「ㄒㄧㄢˇㄎㄠˇ」、「ㄒㄧㄢˇㄅㄧˇ」。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_顯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xiǎn
解釋:
  1. 表現。
    【例】顯現、大顯身手
  2. 表露在外的。與「隱」相對。
    【例】顯性、外顯、顯而易見
  3. 有名望、有地位的。
    【例】顯貴、顯要、顯赫
  4. 光耀、榮耀。
    【例】顯揚父母
  5. 尊稱已故的直系親人。
    【例】顯考、顯妣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_顯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xiǎn
解釋:
[動]
1.表露、表現。如:「顯現」、「大顯身手」。《詩經.大雅.大明》:「造舟為梁,不顯其光。」
2.榮耀、光耀。如:「顯揚」。《孝經.開宗明義章》:「立身行道,揚名於後世,以顯父母。」
[形]
1.昭著、明白、清楚。如:「明顯」、「顯而易見」。南朝梁.劉勰《文心雕龍.檄移》:「陸機之移百官,言約而事顯,武移之要者也。」
2.有名望、有地位的。如:「顯貴」、「顯要」。《孟子.離婁下》:「問其與飲食者,盡富貴也,而未嘗有顯者來。」
3.尊稱已故的直系親人。如:「顯考」、「顯妣」。
[名]
姓。如周代有顯甫。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顯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
音讀: hián
屬性: 主詞目
解釋:
  1. [[動] ] 顯現。
  2. [[動] ] 尊稱已逝世的直系親屬。
音讀: hiánn
屬性: 主詞目
解釋:
  1. [[動] ] 閃一下、閃爍。
  2. [[形] ] 醒目的樣子。
詞條來源: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_顯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

1. 頭上的裝飾。《說文解字.頁部》:「顯,頭明飾也。」清.段玉裁.注:「頭明飾者,冕、弁、充耳之類。」

2. 表露、表現。如:「顯現」、「大顯身手」。《詩經.大雅.大明》:「造舟為梁,不顯其光。」《清平山堂話本.簡帖和尚》:「宴罷歸來,恣遊花市,此時方顯平生志。」

3. 彰明、明白。如:「明顯」、「淺顯」。南朝梁.劉勰《文心雕龍.檄移》:「陸機之移百官,言約而事顯,武移之要者也。」《蕩寇志》第二九回:「此事顯而易見,他分明以攻打清真為名,逼我不得不來。」

4. 聲望顯赫。如:「顯貴」、「顯要」。《孟子.離婁下》:「問其與飲食者,盡富貴也,而未嘗有顯者來。」

5. 榮耀、光耀。如:「顯揚」。《孝經.開宗明義章》:「立身行道,揚名於後世,以顯父母。」《鏡花緣》第一○回:「既不能顯親揚名,又不能興邦定業,碌碌人世,殊愧老大無成。」

6. 尊稱已故之直系親人。《書經.康誥》:「惟乃丕顯考文王,克明德慎罰。」三國魏.王粲〈為潘文則作思親〉詩:「穆穆顯妣,德音徽止。」

7. 姓。如周代有顯甫。

注音: ㄒㄧㄢˇ
資料來源: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_顯
授權資訊: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臺灣3.0版授權條款
相關閩南語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