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王風〕 - 教育百科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作者: 傅元龍
日期: 2000年12月
出處: 教育大辭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王風〕見〔詩經.國風〕;包括十五個地域的歌謠。周平王東遷洛邑,號為王城,其故址在今河南省洛陽縣城西一帶。在王城畿內附近百姓人家所採集而來的歌謠,稱為〔王風〕。崔述〔讀風偶識〕言:「幽王昏暴,戎狄侵陵,平王播遷,家室飄蕩」,就是〔王風〕作品的歷史背景。
  西周時代王畿地區的歌謠多列入「雅」,而東遷以後洛邑王城之詩卻列入「風」;〔毛傳〕認為:「平王東遷,政遂微弱,下列於諸侯,其詩不能復雅,而同於國風焉。」朱熹〔詩集傳〕認為:「平王徙居東都王城,於是王室遂卑,與諸侯無異,故其詩不謂雅而為風,然其王號未替也,故不曰周而曰王。」而姚際恆〔詩經通論〕則持異見,他舉孔子所言「雅頌各得其所」,主張風雅自有定體,並非為王室卑微之故。
  〔王風〕共有十篇,皆為平王東遷以後的作品;當時王畿的範圍縮小,王室之威嚴喪失,外族勢力壯大,諸侯兼併日烈,因此〔王風〕多帶有離亂悲涼的辭氣,如〔黍離〕為平王東遷難捨家園之詩,〔君子于役〕為婦人思念久役於外的丈夫之詩,〔揚之水〕為久戍思歸之詩,〔中谷有蓷〕為棄婦於荒年悲傷之詩,〔葛藟〕為流落他鄉求助無門之悲歌,〔兔爰〕敘述亂世之民苦痛不堪、消極厭世。歌謠多為社會生活之寫照,據之可以推想當時政局動盪不安,王畿地區之百姓,生活窘困,兵役勞役頻繁,社會一片殘缺的景象,怨偶、棄婦、流浪客、亂世民等皆成為〔王風〕詩篇的主角。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王風〕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貓頭鷹博士
你喜歡貓頭鷹博士嗎

針對貓頭鷹博士的服務你會給幾顆星呢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