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公民館(日本) - 教育百科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作者: 方献洲
日期: 2000年12月
出處: 教育大辭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公民館為日本社會教育設施,其設置旨在提供居民日常生活必需之資訊,協助社區居民自動自發的學習及社區活動,使其透過參加活動的過程,提高自治能力,並激發共識。
  公民館制度乃一九四六年七月五日文部次官正式通告「有關公民館的設置營運」開始正式提倡者,在制度上為戰後的產物,但在構想上卻是繼承戰前之農村公會堂、鄰保館、全村學校、青年集會所等組織之做法,一方面為了戰後日本的鄉土復興,另一方面則要普及各市町村民主文化設施。
  現行〔社會教育法〕係於一九四九年制定頒布,在此法今中,對於公民館的目的、工作、營運方針、審議會之設置及市町村以自治團體設立公民館,均有規定。因此,公民館為一種增進居民共同福祉的經常性、綜合性社區教育設施。
  公民館是日本最普及的社會教育設施,一九八七年全日本公民館總數為一萬七千四百四十,設置公民館之市町村數為二千九百八十二,設置率達百分之九十一,惟大都市設置率較低。公民館內設有綜合管理館務的館長,實際推展館務及活動的主事及職員等,全國總計四萬七千零六人,其中公民館主事一萬七千三百十三人,占百分之三十六點八,但是每一公民館之專任職員比率僅零點八人,為數非常不足。
  市町村設立的公民館,為使居民能表達其經營管理之意見,由市町村轄區內之學校校長、各團體代表及富經驗者成立公民館營運審議會。另為保持其公益性及公共性,禁止各種營利、黨派及宗教性的活動。
  公民館之使用狀況,依一九八六年文部省統計顯示高達一億八千八百九十三萬四千一百一十二人,其中團體占百分之八十六點一,其餘為個人所使用。公民館經常舉辦之活動頗為多樣化,如青年學級、定期講座、演講會、展覽會、體育、文化休閒活動、教育電影、廣播以及發行館報等。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公民館(日本)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