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餮 - 教育百科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
|
注音: | |
漢語拼音: | tiè |
解釋:
參見「饕餮」條。 |
|
資料來源: |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餮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
1. 貪求。《說文解字.食部》:「飻,貪也。」《五經文字.食部》:「飻、餮,上《說文》,下隸變。」 2. 貪食。《玉篇.食部》:「飻,貪食也。餮,同上。」《廣韻.入聲.屑韻》:「餮,貪食。」 3. 「饕餮」: ⑴ 傳說中一種兇惡貪食之野獸,古代鐘鼎彝器多刻其頭形以為飾。《呂氏春秋.先識覽.先識》:「周鼎著饕餮,有首無身,食人未咽,害及其身。」《二刻拍案驚奇》卷三九:「細看那鏡小小只有四五寸,面上精光閃爍,背上鼻鈕四傍,隱起窮奇饕餮魚龍波浪之形。」 ⑵ 比喻兇惡貪婪之人。《淮南子.兵略》:「貪昧饕餮之人,殘賊天下,萬人搔動,莫寧其所。」漢.蔡邕〈太尉李成碑〉:「百司震肅,饕餮風靡。」 ⑶ 饕為貪財,餮為貪食。饕餮比喻貪吃之人。《幼學瓊林.卷三.飲食類》:「多食不厭謂之饕餮之徒。」《左傳.文公十八年》:「縉雲氏有不才子,貪於飲食,冒於貨賄,侵欲崇侈,不可盈厭;聚斂積實,不知紀極;不分孤寡,不恤窮匱,天下之民以比三凶,謂之饕餮。」晉.杜預.注:「貪財為饕,貪食為餮。」唐.杜甫〈麂〉詩:「衣冠兼盜賊,饕餮用斯須。」 |
|
注音: | ㄊㄧㄝˋ |
資料來源: |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_餮 |
授權資訊: |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臺灣3.0版授權條款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