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脫臼 - 教育百科
ˋ
  • 漢語拼音 tuō jiù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tuō jiù
解釋:
  1. 骨頭的關節因外力推撞而脫離。
    【例】他因車禍而造成手部關節脫臼。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_脫臼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tuō jiù
解釋:
骨的關節表面因外力推撞而脫離。也稱為「脫節」、「脫位」。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脫臼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Dislocation
作者: 郭志輝
日期: 2004年11月
出處: 舞蹈辭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醫學名詞。外力施加於關節的作用,超越關節的生理性的可動域,造成關節囊以及韌帶的弛緩或傷害,無法恢復原來關節的位置(沒有生理性骨位置關係的狀態)。產生關節部位的變形,動作受限制並感疼痛。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脫臼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基本資料
英文: Dislocation
作者: 劉淑媛
日期: 2000年12月
出處: 教育大辭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人體共有二百零六塊骨骼,骨端相接的地方稱為關節。因各部位骨骼的生理功能不同,故關節分為三種:第一種是構成固定腔室及形狀之不動關節,如顱腔、面骨。第二種是稍可活動之少動關節,如脊柱關節、胸骨與肋骨接合處之關節等。第三種是可從事大的活動之關節,如肩關節、股關節等。由於先天性、病理性或外力造成骨骼脫離了關節的相關位置,便稱為脫臼。
  一般說來大動關節的骨骼較易發生脫臼,如肩、肘、手指、下頷等,尤其是肩關節,在所有脫臼傷害事件中約占百分之四十至百分之六十五。脫臼與閉合性骨折有時不易區分,若無法確定,就以骨折的情況來處理。
  脫臼的症狀:(1)劇痛,但復位後疼痛會消失。(2)畸型:肢體長短有時會有改變。(3)關節不能活動,移動時會痛。(4)關節周圍腫脹、瘀血。
  常見容易脫臼的關節和徵象:(1)下頷關節:口呈半張開狀,不能閉合也不能再張開,耳道前可摸到凹陷的地方。(2)肩關節:肩部會呈方形而不像原來的圓滑,用手摸會摸到肩峰下有凹陷空虛處,手臂向下或向胸前移位。(3)肘關節:手臂無法成直線向上升舉,如上臂提升,前臂卻往下墜,有時骨端會向後突出很明顯。(4)股關節:傷患平躺時,腳趾無法朝上,腳掌與地面成垂直線,有時傷側與健側也會有長短不同的現象。
  急救處理方法:(1)保持原來的情況加以固定。(2)下頷脫臼以繃帶環狀包紮法固定。(3)上肢部位以懸臂吊帶將傷肢吊起,再環狀固定在胸前。(4)下肢或股關節脫臼以大腿骨折固定法處理之。(5)關節部位整復時會很痛,也很容易造成更大的損傷,除非受過急救專業訓練,否則必須延醫或送醫診治。(6)縱使曾受過專業訓練,但若一次整復失敗,絕不可再試第二次。不論成功或失敗,傷者都應固定後盡快送醫檢治。(7)曾發生脫臼之處,應注意復健保養,以免容易變成習慣性的脫臼。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脫臼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相關臺灣台語 脫輪
貓頭鷹博士
你喜歡貓頭鷹博士嗎

針對貓頭鷹博士的服務你會給幾顆星呢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