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不二法門 - 教育百科
ˋ
ˋ
ˇ
ˊ
bù èr fǎ mén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變)
漢語拼音: bù èr fǎ mén (變) bú èr fǎ mén
解釋:
  1. 指能夠達到目標的唯一方法。
    【例】敬業樂群是使工作愉快的不二法門。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_不二法門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注音:
漢語拼音: bù èr fǎ mén
解釋:
1.到達絕對真理的方法。《維摩詰所說經.卷中》:「乃至無有文字、語言,是真入不二法門。」
2.唯一的方法。《文明小史》第三五回:「這是專制國的不二法門,現在俄國何嘗不是如此。」也作「不二門」。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不二法門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成語典
注音:
ㄅㄨ
ㄈㄚ
ㄇㄣ

ㄅㄨ
ㄈㄚ
ㄇㄣ

漢語拼音: bù èr fǎ mén (變) bú èr fǎ mén
釋義:
佛教用語。不二,不是兩個極端;法門,修行入道的門徑。「不二法門」指觀察事物的道理,要離開相對的兩個極端的看法,才能得其實在,所以「不二法門」是指到達絕對真理的方法。語出《維摩詰所說經.卷中.入不二法門品第九》。後用「不二法門」比喻唯一的方法或途徑。
典源:
《維摩詰所說經.卷中.入不二法門品第九》爾時維摩詰謂眾菩薩言:「諸仁者,云何菩薩入不二法門,各隨所樂說之。」……如是諸菩薩各各說已。問文殊師利,何等是菩薩入不二法門?文殊師利曰:「如我意者,於一切法無言無說,無示1>無識2>,離諸問答,是為入不二3>法門4>。」於是文殊師利5>問維摩詰6>:「我等各自說已,仁者當說何等是菩薩入不二法門。」時維摩詰默然無言。文殊師利歎曰:「善哉!善哉!乃至無有文字語言,是真入不二法門。」 〔注解〕 (1) 示:開示。 (2) 識:知道、了解。 (3) 不二:指不是兩個極端。 (4) 法門:指修行入道的門徑。 (5) 文殊師利:佛教菩薩名,生卒年不詳,簡稱為「文殊」。象徵佛陀智慧的菩薩,和觀音、地藏、普賢並稱四大菩薩。相傳山西五臺山是文殊師利的道場。 (6) 維摩詰:僧人,生卒年不詳。維摩詰為胡語的音譯。意譯為「淨名」、「無垢稱」。為《維摩詰經》的主角。
典故說明:
不二,不是兩個極端,也就是唯一,絕對的。法門,指修行者所從入的門徑。不二法門,就是到達絕對真理的方法。在《維摩詰所說經.卷中》敘述眾菩薩闡述各自對「入不二法門」的見解,最後大家問文殊師利菩薩的看法,文殊菩薩認為「不二法門」就是不可用言語說明的,無法用意念去體會的,無法問答的。後來文殊菩薩轉問維摩詰的意見,維摩詰默然,一句話不說。文殊菩薩看了有所體會地說:「善哉!善哉!原來真正的不二法門是不需要文字語言來形容的。」後來「不二法門」成為一句成語,除佛經原有意思外,經常是用來指唯一的方法或途徑。
用法說明:
語義說明
比喻唯一的方法或途徑。
使用類別
用在「唯一途徑」的表述上。
例句
  1. 多讀多寫是學習寫作的不二法門。
  2. 合群敬業是讓工作愉快的不二法門。
  3. 教育是百年大計,也是培養國力的不二法門。
  4. 只要了解這個不二法門,心靈自然就能獲得平靜。
  5. 勤勞是成功的不二法門,你想投機取巧是肯定會失敗的。
書證:
01.《維摩詰所說經.卷中.入不二法門品第九》:「如我意者,於一切法無言無說,無示無識,離諸問答,是為入不二法門。」(源)
02.唐.陳子昂〈夏日暉上人房別李參軍序〉:「遂欲高攀寶坐,伏奏金仙,開不二之法門,觀大千之世界。」
03.《五燈會元.卷二.維摩大士》:「維摩會上,三十二菩薩各說不二法門。文殊曰:『我於一切法,無言無說,無示無識,離諸問答,是為菩薩,入不二法門。』」
04.《景德傳燈錄.卷二八.越州大珠慧海和尚語》:「第二諸菩薩各說入不二法門,以言顯於無言。文殊以無言顯於無言,維摩不以言不以無言故默然收前言語。」
05.《西遊記》第三一回:「義結孔懷,法歸本性。金順木馴成正果,心猿木母合丹元。共登極樂世界,同來不二法門。」
06.清.茂苑惜秋生〈糊塗世界序〉:「守株待兔之舉,視若不二法門;覆蕉尋鹿之徒,尊為無上妙品。」
07.《醒世姻緣傳》第九三回:「這胡無翳將這寺內歷年敗壞的山門,重整僧規,再興禪教,自先五蘊皆空,不由得眾人也就六根清淨,仍舊成了個不二法門。」
辨識:
近義成語
必由之路
資料來源: 教育部成語典_不二法門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會員投稿&教育Wiki
教育Wiki
時間
版本內容
投稿者
2014年
教育Wiki

會員投稿
我要投稿連結圖示
您查詢的詞條還尚未有會員貢獻內容,若您有注音、釋義或圖片,歡迎透過會員上傳分享給教育百科, 我們將審查上架您貢獻的詞條,供其他使用者參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