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仁之體 - 教育百科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作者: 高強華
日期: 2000年12月
出處: 教育大辭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朱子認為仁只是個愛的道理。仁者渾然與物同體,仁者以天地萬物為一體,仁是個柔軟有知覺,相聯接的實體。又說:「仁只是個渾然溫和的,其氣則天地陽春之氣,其理則天地生物之心。」朱子強調天地有心,天地以生物為心,人得此生物之心以為心,此心即是仁。生即是仁,生之渾全相通,與其生生之不窮不息者,皆是仁。
  朱子又以造化即天地心,造化即仁,仁即造化。天地間萬物生生,日新不已,此乃天地之大德曰生之發用流行處,皆是仁矣。〔近思錄〕:「明道曰:醫書言手足痿痺為不仁,此言最善名狀。仁者以天地萬物為一體,莫非己也。認得為己,何所不至。若不有諸己,自不與己相干,如手足不仁,氣已不貫,皆不屬己。故博施濟眾,乃聖人之功用。仁至難言,故止曰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能進取譬,可謂仁之方也已。欲令如是觀仁,可以得仁之體。」證諸〔易經繫辭注釋〕:「仁者愛之體」,便是要把愛發揮出來,最根本的是「生生」之意,「生」是「活動」,有流通感應的作用,那麼麻木不仁除了缺乏生機之外,也失去了應有的作用。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仁之體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