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文翁 - 教育百科
ˊ
wén wēng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注音:
漢語拼音: wén wēng
解釋:
人名。生卒年不詳,西漢舒(今安徽省廬江縣)人。少好學,通春秋,景帝末為蜀郡守,興學校,崇教化,蜀地文風始盛。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文翁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作者: 程運
日期: 2000年12月
出處: 教育大辭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文翁名黨,字仲翁,西漢廬江舒城人;舒城為漢縣名,位今安徽省廬江縣西。少好學,通〔春秋〕,以郡縣令察舉,景帝末年,任蜀郡太守;仁愛好教化,見蜀地僻陋,有蠻夷風,文翁要改革風氣,培育人才,便選擇聰慧有才能的群縣小吏張叔等十八人,親加勉勵,派往京師,受業於博士,或使學習律令,以減省少府用度,買刀布蜀物等土產,派本郡出差到京師報告歲出入會計之吏送贈博士。數年後,蜀地諸生皆卓然有成回到蜀郡,文翁分別推薦出任郡中高職,以後有做到郡守刺吏等大官的。如張叔為博士,了解天文災異之學,著有〔春秋章句〕,後官至侍中、揚州刺史。
  文翁又在成都市中,修築學堂,招收四郊非蜀郡所管理的縣民子弟為學官弟子,免除其傜役,使專心向學。學業成績好的派任郡縣吏,成績次佳的推薦為孝悌力田。常挑選學官僮子到衙門觀摩實習。每次外出巡視各縣,常挑選學堂中品學兼優者隨同前往。出入各公署宣揚政令,縣內吏民把他看作非常光榮的事情。數年後,大家都爭先恐後做學官弟子,家庭富有的甚至出錢爭取為學官弟子,從此蜀中風氣大變,蜀民都受到感化。
  到武帝時,便明令規定天下郡國都要立學校官,實際是從文翁在蜀郡興學,首先開始的。
  文翁在蜀郡逝世後,吏民替他建立祠堂,歲時祭祀不絕。到現在巴蜀一帶崇尚文雅,都是由於受到文翁的感化。〔漢書〕卷八十九有傅。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文翁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