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羅吉斯 - 教育百科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Rogers, Carl Ransom
作者: 黃玉清
日期: 2000年12月
出處: 教育大辭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羅吉斯(1902~1987)是美國諮商與精神治療學家,一九○二年出生於美國伊利諾州橡樹園(Oak Park, Illinois)。高中畢業之後,進入威斯康辛大學攻讀農學,大二時轉而攻讀宗教教育;隔年,羅吉斯前往中國北平,參加為期半年的基督教學生聯合會。一九二四年,羅吉斯自威斯康辛大學畢業,獲得學士學位,同年進入紐約聯合神學院(Union Theological Seminary)。一九二五年,羅吉斯到哥倫比亞大學選修心理學課程,其中有一門有關「臨床心理學與兒童問題」的課程,對他影響很大。次年,羅吉斯便轉至哥倫比亞大學主修教育心理學與臨床心理學。羅吉斯為撰寫博士論文之需,設計出一套兒童人格適應評量表,於一九三一年獲頒博士學位。
  羅吉斯先在紐約州洛契斯特(Rochester)擔任社區輔導診療工作,根據工作所獲得的臨床經驗。於一九三九年出版第一本著作[問題兒童的臨床治療](The Clinical Treatment of the Problem Child)。一九四○年起,羅吉斯應俄亥俄大學之聘,擔任教學與研究工作,並於兩年後出版第二本著作[諮商與精神治療的臨床新觀念](Counseling and Psychotherapy: New Concepts in Practice);在這本書裡,他提出所謂「非指導性諮商」或「當事者中心治療」(client-centered therapy)的方法與技巧,是相當具有影響力的一個新觀念。
  一九四五年,羅吉斯轉任芝加哥大學教授心理學,並兼任諮商中心執行祕書,一九五一年再出版[當事人中心治療法──實務、應用與理論](Clientcentered Therapy: Its Current Practice, Implications and Theory)。他於一九五七年成為威斯康辛大學心理學與精神病學教授,同時在一間精神醫院主持一項有關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治療研究工作。自一九六四年起,羅吉斯開始在加州拉荷雅(LaJolla, California)的西方科學研究所,擺脫大學教學等限制,全力展開新的研究工作。羅吉斯提出有機體的概念,認為它是一切經驗的總合,稱之為「現象場」(phenomenal field),是個人的參考架構,是由意識與無意識的經驗所形成。依羅吉斯之見,個體行為係依照現象場而反應,並不是由外在刺激所引發的。現象場中的一部分逐漸分化成為自我。當組成自我的經驗真實地反應出有機體的經驗時,自我與有機體之間存在一致的關係,精神治療的目的便是在促使兩者間趨向一致,一旦兩者間處於一致的狀態,個體即可發揮自我的功能,表現出來的行為如:容易接受所經驗、適度的自我防衛機轉、能夠真實地觀察自我與外面世界、與他人保持和諧的關係等。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羅吉斯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