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蔡元培哲學 - 教育百科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作者: 崔光宙
日期: 2000年12月
出處: 教育大辭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蔡元培先生的思想具有中西兼通的特質,這也是他哲學的基礎。蔡先生在幼年隨叔父蔡銘恩學習〔史記〕、〔漢書〕、〔文史通義〕各書,十三歲又隨經學大儒王子莊精研宋明理學,建立中國古典學術的深厚基礎。在西學方面,蔡先生從二十八歲起開始閱讀西方著作的日譯本,但深感西方文化之博大精微,必須親自到歐洲學習。他曾在光緒三十三年至民國元年(1907~1912),民國元年至五年,民國十二年至十五年三次遊學歐洲,鑽研西方文學、哲學、人類學、文化史、心理學和美學,終建立其中、西兼通的哲學。
  蔡先生較重要的中國哲學著作為〔中國倫理學史〕,自先秦儒、道、墨、法四家,以迄明朝的王陽明,有系統的介紹評析歷史上三十位思想家的倫理思想。
  蔡先生的西方哲學代表性著作主要有二:一是〔哲學大綱〕,將西方哲學分為知識論,本體論與價值論三大部門。二是〔哲學要領〕的譯述,原書為德國哲學家培爾任日本文科大學教授之職時,舉哲學之總論、類別、方法、系統以告入門學者,而蔡先生特據日本下田次郎之筆述而譯之。
  蔡先生雖分別譯著中、西哲學,但他常以神來之筆融合兩種文化而發人深省。例如他以〔論語〕和〔孟子〕來詮釋法國大革命時代所揭示的自由、平等、博愛精神。他說:「自由者,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是也;古者蓋謂之義。」「平等者,己所不欲,勿施於人也;古者蓋謂之恕。」「友愛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是也;古者蓋謂之仁。」
  至於哲學的部門與分類,蔡先生基本上是沿襲西方哲學的傳統,以康德至黑格爾的德國觀念論思想為基礎所建構的系統,如圖下所示。
  蔡元培先生的哲學,具有中、西兼通的特質,留給後代哲學家兼容並蓄的啟示。他在〔哲學要領〕一書結尾中說:「凡知識之無系統不消化者,非知識也。知識者,不可不有以貫通之。哲學者,不在博學,而在知識之明晰及堅定。」因此,系統、貫通、明晰、信念堅定是蔡元培哲學的四大特色。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蔡元培哲學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