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遼刻本 - 教育百科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作者: 沈津
日期: 1995年12月
出處: 圖書館學與資訊科學大辭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遼代所刻之圖書稱為遼刻本。西元907年,遼太祖耶律億(阿保機)稱帝,在北方建立了契丹國家。西元947年滅後晉,建都大梁,改國號為大遼。西元983-1064年間,稱大契丹。西元1125年為金所滅,前後共219年。據宋沈括〔夢溪筆談〕卷15載,「契丹書禁甚嚴,傳入中國者法皆死」。因此遼代刻書,傳世罕見,幾乎是中國書史上的一個空白。遼代官刻圖書有實物可證的是1974年7月,在山西應縣佛宮寺釋迦塔內發現的〔契丹藏〕及其它刻經、刻書、雜刻、木刻版畫等雕版印刷品61件。〔契丹藏〕是佛經的大藏,約刻於遼興宗至道宗時(1031-1064)。是僅遲於北宋〔開寶藏〕的刻本大藏。山西發現的遼刻本中,有明確年代記載的以統和8年(西元990年)雕印的〔上生經疏科文〕為最早;〔涅槃義記第八〕為最長,約80紙。行款字數都有一定規格。大多數刻經有經名、卷數、譯撰者、頁碼及千字文編號。遼刻佛經多楷書大字,字體秀麗,書法道勁,刀法圓潤有力,行款疏朗,紙墨精美,紙質大多為硬黃紙或麻紙入潢,至今無一蟲蛀。其精美程度,比當時中原地區所刻毫不遜色。遼代刻書除佛經外,現存僅有〔蒙求〕一種,為遼代南京童生啟蒙漢字課本,白文,無註。上中下3卷,與帶註之三卷本分卷不一致。楷書,雖工整但略嫌呆板,校刻不精,錯字較多而明顯,當為坊間所刻。刻經中部分避遼諱,如「光」字,避遼太宗耶律德光諱;「真」字避遼興宗耶律宗真諱。遼刻本的裝幀形式和中原地區相同,如〔蒙求〕為蝴蝶裝;〔契丹藏〕及多數刻經為卷軸裝,也有蝴蝶裝及經摺裝。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遼刻本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