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行款 - 教育百科
ˊ
ˇ
háng kuǎn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注音:
漢語拼音: háng kuǎn
解釋:
1.文字書寫的行列款式。或專指書法的書寫格式。
2.標準。《金瓶梅》第三一回:「這個有甚行款?我每怎麼估得出來?」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行款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作者: 潘美月
日期: 1995年12月
出處: 圖書館學與資訊科學大辭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行款又稱行格,是指中國古籍正文的行數及每行的字數,通常是以半葉為準。同一種書籍,不同時期不同地區刊刻的,行款字數往往不同,因之,行款也是辨別版本的一種依據。古代刻書,行字雖無一定之關係,然官府及各家所刻書,其行款亦往往各有其定式。如北宋國子監刻單疏本(南宋國子監覆刻本同)群經義疏,每半葉十五行。南宋兩浙東路茶鹽司所刻群經注疏本皆八行。南宋建刻音釋註疏本則為十行。南宋重刊南北朝七史,半葉皆九行。書棚本唐人詩集及宋人江湖十集,皆十行十八字。元九路所刻諸史,皆十行二十二字。清江標曾依各家著錄輯為〔宋元本行格表〕,可供參考。賞鑑書志著錄時,多記每半葉若干行,行若干字,也有省去「每半葉」三字的。倘若每行字數不一致,則取其最少及最多者記之,另注「不等」二字,或用一個「至」字以連接之。以行款辨版刻,雖非審鑒之極則,然亦其一端也。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行款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