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戲劇性遊戲 - 教育百科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Dramatic Play
作者: 徐享良
日期: 2000年12月
出處: 教育大辭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兒童遊戲理論家曾對遊戲做不同分類,一是把遊戲當作社會活動,一是把遊戲活動看作增進認知發展的活動。認知遊戲(Cognitive Play)的類型分為功能性遊戲(Functional Play)、建構性遊戲(Constructive Play)、戲劇性遊戲(Dramatic Play) 、有規則的遊戲(Ruled Play)。這種認知遊戲的分類以認知心理學者皮亞傑(Jean Piaget, 1896~1980)為代表。
  戲劇性遊戲又名裝作遊戲(Pretend Play),以一個想像的情境來滿足兒童個人的願望和需要。開始是相當簡單的活動,年齡漸長才會發展出複雜的情節。假裝的常是某人(皇帝、公主、醫生、護士、超人、小飛俠)或某物(老虎、怪獸、太空船)。
  例如一個兩歲大的孩子拿著想像中的體溫計替洋娃娃量體溫,並表現出各種護士照顧病人的口氣和動作;一個二歲大的孩子拿著玩具飛機,口中發出飛機噪音並在屋內奔跑;一個五歲女孩用小手帕放在頭上,扮演公主或皇后的走路姿態。這種遊戲除了情緒的表達外,也是在認知發展上能夠使用並記住符號的能力,把所見所聞的事物的影像留在心中,同時也顯示前運思期(preoperational stage)的開始。
  學前兒童喜歡社會戲劇性遊戲。和其他同伴演出迷你劇,透過這種裝作遊戲,他們學習如何理解別人觀點,發展解決問題的技巧,並變得更有創造力。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戲劇性遊戲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