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猛 - 教育百科
猛 |
|
- 部首 犬
- 部首外筆畫 8畫
- 總筆畫 11畫
- 漢語拼音 měng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
注音: | |
解釋:
|
|
資料來源: |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_猛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 |
漢語拼音: | měng |
解釋:
|
|
資料來源: |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_猛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
|
注音: | |
漢語拼音: | měng |
解釋:
[形] 1.勇敢、勇武。如:「勇猛」、「威猛」。漢.高祖〈大風歌〉:「大風起兮雲飛揚,威加海內兮歸故鄉,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2.凶惡、凶暴。如:「凶猛」、「猛虎」、「猛獸」。 3.劇烈、強烈。如:「猛烈」、「藥性很猛」。唐.皮日休〈桃花賦〉:「狂風猛雨,一陣紅去。」 [副] 1.急遽、急速。如:「突飛猛進」。 2.忽然、突然。如:「猛然回頭」。元.鄭廷玉《忍字記》第一折:「我若是前街上猛撞見,若是後巷裡廝逢著。」《醒世恆言.卷四.灌園叟晚逢仙女》:「玉人盡日懨懨地,猛被笙歌驚破睡。」 [名] 姓。如春秋時宋有猛獲。 |
|
資料來源: |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猛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
教育部臺灣客語辭典
四縣音 |
|
海陸音 |
|
大埔音 |
|
饒平音 |
|
詔安音 |
|
南四縣 |
|
釋義:
|
|
四縣音 |
|
海陸音 |
|
大埔音 |
|
饒平音 |
|
詔安音 |
|
南四縣 |
|
釋義:
|
|
詞條來源: | 教育部臺灣客語辭典_猛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
教育部臺灣台語常用詞辭典
音讀: |
bíng
|
解釋:
|
|
音讀: |
mé
|
解釋:
|
|
詞條來源: | 教育部臺灣台語常用詞辭典_猛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
1. 勇猛、健壯的狗。《說文解字.犬部》:「猛,健犬也。」 2. 勇健、勇武。如:「猛進」。《玉篇.犬部》:「猛,健也。」漢.劉邦〈大風歌〉:「大風起兮雲飛揚,威加海內兮歸故鄉,安得猛士兮守四方。」宋.蘇軾〈過木櫪觀〉詩:「斬蛟聞猛烈,提劍想崎嶇。」 3. 兇惡、凶暴。如:「兇猛」、「猛虎」。《孟子.滕文公下》:「周公兼夷狄、驅猛獸而百姓寧,孔子成春秋而亂臣賊子懼。」《荀子.修身》:「勇膽猛戾,則輔之以道順。」 4. 嚴厲。《玉篇.犬部》:「猛,嚴也。」《左傳.昭公二十年》:「唯有德者能以寬服民,其次莫如猛。」 5. 劇烈、強烈。如:「猛烈」、「猛藥」。唐.皮日休〈桃花賦〉:「狂風猛雨,一陣紅去。」 6. 忽然、突然。如:「猛然回頭」。元.鄭廷玉《忍字記》第一折:「我若是前街上猛撞見,若是後巷裡廝逢著。」《醒世恆言.卷四.灌園叟晚逢仙女》:「玉人盡日懨懨地,猛被笙歌驚破睡。」 7. 姓。《廣韻.上聲.梗韻》:「猛,亦姓,《左傳》晉大夫猛獲之後。」 |
|
注音: | ㄇㄥˇ |
資料來源: |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_猛 |
授權資訊: |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臺灣3.0版授權條款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