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存 - 教育百科
ˊ
  • 部首 ㄗˇ
  • 部首外筆畫 3
  • 總筆畫 6
  • 漢語拼音 cún
  • 發音 播放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
注音:
解釋:
  1. ㄗㄞˋㄏㄨㄛˊ˙ㄓㄜㄖㄨˊ:「ㄘㄨㄣˊㄗㄞˋ」、「ㄕㄥㄘㄨㄣˊ」、「ㄘㄨㄣˊㄏㄨㄛˊ」。
  2. ㄅㄠˇㄌㄧㄡˊㄖㄨˊ:「ㄅㄠˇㄘㄨㄣˊ」、「ㄘㄨㄣˊㄧˊ」、「ㄑㄩˋㄨˊㄘㄨㄣˊㄐㄧㄥ」、「ㄕㄨㄛˋㄍㄨㄛˇㄐㄧㄣˇㄘㄨㄣˊ」。
  3. ㄐㄧㄐㄩˋㄖㄨˊ:「ㄐㄧㄘㄨㄣˊ」、「ㄘㄨㄣˊㄎㄨㄢˇ」、「ㄘㄨㄣˊㄏㄨㄛˋ」。
  4. ㄐㄧˋㄈㄤˋㄖㄨˊ:「ㄘㄨㄣˊㄈㄤˋ」、「ㄘㄨㄣˊㄨˋㄒㄧㄤ」。
  5. ㄏㄨㄞˊㄧㄡˇㄏㄢˊㄧㄡˇㄖㄨˊ:「ㄘㄨㄣˊㄒㄧㄣ」、「ㄒㄧㄣㄘㄨㄣˊㄕㄢˋㄋㄧㄢˋ」。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_存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cún
解釋:
  1. 在、活著。
    【例】和平共存、生死存亡
  2. 寄放、放置。
    【例】寄存、存款
  3. 居有、懷有。
    【例】存心不良、心存仁厚
  4. 保留、留下。
    【例】存疑、去偽存真
  5. 慰問、關心。
    【例】存恤、存候、存問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_存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cún
解釋:
[動]
1.省視、問候。《史記.卷七七.魏公子傳》:「臣迺市井鼓刀屠者,而公子親數存之。」《明史.卷一.太祖本紀》:「罷諸軍需,存恤貧無告者,民大悅。」
2.存在、生存。如:「共存」、「生死存亡」。唐.杜甫〈無家別〉詩:「存者無消息,死者為塵泥。」
3.寄放、儲蓄。如:「寄存」、「存款」。
4.有、心懷。如:「存心不良」、「心存仁厚」、「你存什麼心?」
5.保留、留下。如:「存疑」、「去偽存真」、「碩果僅存」。
6.停滯。《紅樓夢》第二○回:「那寶玉正恐黛玉飯後貪眠,一時存了食。」
7.思念。《詩經.鄭風.出其東門》:「出其東門,有女如雲。雖則如雲,匪我思存。」
[名]
姓。如宋代有存光孫。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存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臺灣客家語常用詞辭典
四縣音
海陸音
大埔音
饒平音
詔安音
南四縣
釋義:
四縣音
海陸音
大埔音
饒平音
詔安音
南四縣
釋義:
詞條來源: 教育部臺灣客家語常用詞辭典_存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
音讀: tsûn
屬性: 主詞目
解釋:
  1. [[動] ] 儲蓄。
  2. [[動] ] 保留。
  3. [[動] ] 心裡懷有某種意念。
音讀: tshûn
屬性: 單字不成詞者
詞條來源: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_存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相關閩南語 相關客家語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