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札 - 教育百科
ˊ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
注音:
解釋:
  1. ㄍㄨˇㄕˊㄕㄨㄒㄧㄝˇㄩㄥˋ˙ㄉㄜㄒㄧㄠˇㄇㄨˋㄆㄧㄢˋ
  2. ㄒㄧㄣˋㄐㄧㄢˋㄖㄨˊ:「ㄕㄨㄓㄚˊ」、「ㄒㄧㄣˋㄓㄚˊ」。
  3. ㄍㄨˇㄕˊㄧˋㄓㄨㄥˇㄒㄧㄚˋㄒㄧㄥˊ˙ㄉㄜㄍㄨㄥㄨㄣˊㄖㄨˊ:「ㄓㄚˊ˙ㄗ」。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_札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zhá
解釋:
  1. 古時用以寫字的小木片。今泛指書信、文件。
    【例】手札、信札、書札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_札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zhá
解釋:
[名]
1.古時用以寫字的小木片。如:「筆札」、「簡札」。《史記.卷一一七.司馬相如傳》:「上許,令尚書給筆札。」
2.書信或公文。如:「手札」、「信札」。《文選.古詩十九首.孟冬寒氣至》:「客從遠方來,遺我一書札。」
3.武士冑甲上由皮革或金屬製成的甲葉。《左傳.成公十六年》:「潘尪之黨與養由基蹲甲而射之,徹七札焉。」北齊.顏之推《顏氏家訓.勉學》:「射則不能穿札,筆則纔記姓名。」
[動]
因災禍而死。《左傳.昭公四年》:「癘疾不降,民不夭札。」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札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臺灣客家語常用詞辭典
四縣音
海陸音
大埔音
饒平音
詔安音
南四縣
釋義:
詞條來源: 教育部臺灣客家語常用詞辭典_札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
音讀: tsat
屬性: 單字不成詞者
詞條來源: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_札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

1. 古時用以書寫文字之小木片。如:「筆札」、「簡札」。《說文解字.木部》:「札,牒也。」清.段玉裁.注:「長大者為槧,薄小者為札。」《史記.卷一一七.司馬相如列傳》:「上許,令尚書給筆札。」

2. 書信或公文。如:「手札」、「信札」。《文選.古詩十九首.孟冬寒氣至》:「客從遠方來,遺我一書札。」唐.李白〈蘇武〉詩:「蘇武在匈奴,十年持漢節。白雁上林飛,空傳一書札。」

3. 武士冑甲上由皮革或金屬製成之甲葉。《左傳.成公十六年》:「潘尪之黨與養由基蹲甲而射之,徹七札焉。」北齊.顏之推《顏氏家訓.勉學》:「射則不能穿札,筆則纔記姓名。」

4. 因災禍而死。《周禮.地官.司關》:「國凶札,則無關門之征猶幾。」漢.鄭玄.注:「札,謂疾疫死亡也。」《左傳.昭公四年》:「癘疾不降,民不夭札。」

5. 擬聲詞。唐.白居易〈朱陳村〉詩:「機梭聲札札,牛驢走紜紜。」宋.魏了翁〈賀新郎.獨立西風裡〉詞:「弄札札、機中巧思。織就天孫雲錦段,尚輕陰、朱閣留纖翳。」

注音: ㄓㄚˊ
資料來源: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_札
授權資訊: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臺灣3.0版授權條款
相關閩南語 相關客家語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