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儀式 - 教育百科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 |
漢語拼音: | yí shì |
解釋:
|
|
資料來源: |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_儀式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
|
注音: | |
漢語拼音: | yí shì |
解釋:
舉行典禮的秩序、形式等。如:「儀式簡單而隆重。」 |
|
資料來源: |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儀式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
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
知識單元
簡介: 新莊每年五月初一文武大眾爺的出巡遶境,以及前一兩天的暗訪儀式是與官將首有關的大型儀式。關於地藏庵舉行這兩個儀式的時代背景,康豹(2000)指出:新莊會在1912年開始舉行「暗訪」是因為臺灣的傳染病(特別是鼠疫)非常流行;如今,雖然鼠疫早已遠離新莊地區,但是當初為了驅除流行疾病的儀式則是保留了下來,並更加的蓬勃發展。 而在暗訪或遶境儀式中,官將首採行走的方式巡遶,一系列相關的「路儀」也應運而生,路儀指的是行進時,除傳統的拜廟外,遇特殊情況或狀況所行使的儀式(李宗益 2002:5-20)。根據李宗益(2002),除了出門前的喊班,遶境過程中的路儀可分為:制解、防刺、趨煞與路制。 |
|
知識 1: 其他 |
|
資料來源: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_儀式 | |
功能用途: | 祭祀 |
學域-大分類: | 人類-台灣漢人民間信仰 |
文化區: | 台灣 |
族群: | 漢﹝Han﹞ |
紀錄類別: | 台灣漢人民間信仰知識單元 |
授權資訊: |
授權請洽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相關業務聯絡人:謝玉鈴小姐 04-23226940*786 ling@nmns.edu.tw |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 Yakkama |
作者: | 高麗娟 |
日期: | 2004年11月 |
出處: | 舞蹈辭典 |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儀式。錫蘭語。當地儀式眾多,法師(Yakdessa)是執行者。儀式中,法師以法事動作力圖掌控擬人化的自然力。所有儀式之首為「大典」(Ma ha yakkama),行之以歡迎生人。這個內容曾編寫為戲劇,名為「吠得之邀」(Vaddan Givissima)。其由來如下:一位吠得(Veddah為錫蘭之原始民族),來自印度。當他初次來到錫蘭時,被詢問,為何來此地?他道明原因之後,被接納、沐浴並獲邀宴,賓主盡歡;另外,有一場儀式稱為 Boru Yakkama,內容不同。此為諷刺劇,以啞劇型的舞劇形式進行。此儀式中,法師模仿婆羅門,並加上兩種似豹與鹿的動作。其他主要舞者攜金鼓,進行儀式舞蹈,為祭典展開序幕。這種以啞劇型舞劇進行儀式之特色被認為是錫蘭儀式之精粹。 |
|
參照: W. G. Raffe《Dictionary of the Dance》1964. |
|
資料來源: | 國家教育研究院_儀式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
教育部臺灣客語辭典
屬性: | 名 |
四縣音 |
|
海陸音 |
|
大埔音 |
|
饒平音 |
|
詔安音 |
|
南四縣 |
|
釋義:
|
|
對應華語: | 儀式 |
詞條來源: | 教育部臺灣客語辭典_儀式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