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衷 - 教育百科
  • 部首
  • 部首外筆畫 4
  • 總筆畫 10
  • 漢語拼音 zhōng
  • 發音 播放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
注音:
解釋:
  1. ㄋㄟˋㄒㄧㄣㄒㄧㄣㄧˋㄖㄨˊ:「ㄓㄨㄥ」、「ㄎㄨˇㄓㄨㄥ」、「ㄔㄨㄓㄨㄥ」、「ㄧㄢˊㄅㄨˋㄧㄡˊㄓㄨㄥ」。
  2. ㄓㄣㄔㄥˊ˙ㄉㄜㄋㄟˋㄒㄧㄣ˙ㄉㄜㄖㄨˊ:「ㄓㄨㄥㄒㄧㄣ」、「ㄓㄨㄥㄑㄧㄥˊ」。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_衷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zhōng
解釋:
  1. 內心、心意、心事。
    【例】私衷、苦衷、言不由衷
  2. 真誠的、內心的。
    【例】衷心、衷情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_衷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zhōng
解釋:
[名]
1.內衣,貼身衣物。《說文解字.衣部》:「衷,裹褻衣。」
2.內心。如:「言不由衷」、「無動於衷」。
3.心意、心事。如:「苦衷」、「互訴情衷」。
4.姓。如五代時南唐有衷愉。
[形]
真誠的、內心的。如:「衷心」、「衷情」。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衷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臺灣客家語常用詞辭典
四縣音
海陸音
大埔音
饒平音
詔安音
南四縣
釋義:
詞條來源: 教育部臺灣客家語常用詞辭典_衷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
音讀: thiong
屬性: 單字不成詞者
詞條來源: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_衷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

1. 內衣,貼身衣物。《說文解字.衣部》:「衷,裏(裡)褻衣。」

2. 穿在裏面。《左傳.襄公二十七年》:「辛巳,將盟于宋西門之外,楚人衷甲。」《聊齋志異.丐仙》:「高每對客,衷杵衣於內,滿座皆聞其香。」

3. 內心。如:「言不由衷」、「無動於衷」。三國魏.阮籍〈詠懷〉詩八二首之六七:「放口從衷出,復說道義方。」明.葉憲祖《鸞鎞記》第四齣:「我寸衷匪石,肯容輕薄。」

4. 心意、心事。如:「互訴情衷」。唐.元稹〈鶯鶯傳〉:「崔之婢曰紅娘。生私為之禮者數四,乘間遂道其衷。婢果驚沮,腆然而奔。」《老殘遊記二編》第八回:「我對你說,陰曹用重刑,有陰曹不得已之苦衷。」

5. 正中、正直。《左傳.襄公十八年》:「止,將為三軍獲;不止,將取其衷。」《國語.周語上》:「國之將興,其君齊明衷正,精潔惠和。」

6. 真誠、誠懇。《三國志.卷三七.蜀書.龐統法正傳.法正》:「先主每入,衷心常凜凜。」唐.韓偓〈天鑒〉詩:「神依正道終潛衛,天鑒衷腸競不違。」

7. 善、福。《玉篇.衣部》:「衷,善也。」《書經.皋陶謨》:「自我五禮有庸哉!同寅協恭和衷哉! 」《左傳.昭公二十二年》:「君若惠保敝邑,無亢不衷,以獎亂人,孤之望也。」

8. 適當。通「中」。《玉篇.衣部》:「衷,當也。」三國魏.曹植〈洛神賦〉:「穠纖得衷,脩短合度。」《兒女英雄傳》第三○回:「凡是這些過於華靡不衷的服飾,都是安老爺平日不准穿戴的。這日父親不在家,便要穿戴起來擺搭擺搭。」

9. 姓。如五代時南唐有衷愉。

注音: ㄓㄨㄥ
資料來源: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_衷
授權資訊: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臺灣3.0版授權條款
相關閩南語 相關客家語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