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訕 - 教育百科
ˋ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
注音:
解釋:
  1. ㄏㄨㄟˇㄅㄤˋㄔㄠˊㄈㄥˋㄖㄨˊ:「ㄕㄢˋㄒㄧㄠˋ」。
  2. ㄕㄢˋㄕㄢˋㄋㄢˊㄨㄟˊㄑㄧㄥˊ˙ㄉㄜㄧㄤˋ˙ㄗㄖㄨˊ:「ㄊㄚㄊㄠˇ˙ㄌㄜㄉㄨㄣˋㄇㄟˊㄑㄩˋㄏㄡˋㄕㄢˋㄕㄢˋ˙ㄉㄜㄌㄧˊㄎㄞ˙ㄌㄜ。」
  3. ㄉㄚㄕㄢˋㄆㄢㄊㄢˊㄖㄨˊ:「ㄊㄚㄎㄢˋㄕˊㄐㄧㄢㄏㄞˊㄗㄠˇ便ㄅㄧㄢˋㄓㄠˇ˙ㄍㄜㄏㄨㄚˋㄊㄧˊㄏㄢˋㄆㄤˊㄖㄣˊㄉㄚㄕㄢˋㄑㄧˇㄌㄞˊ。」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_訕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shàn
解釋:
  1. 毀謗、嘲諷。
    【例】訕笑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_訕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shàn
解釋:
[動]
毀謗、嘲諷。《論語.陽貨》:「惡居下流而訕上者。」《孟子.離婁下》:「與其妾訕其良人,而相泣於中庭。」
[形]
參見「訕臉」、「訕訕」等條。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訕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
音讀: suān
屬性: 單字不成詞者
詞條來源: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_訕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

1. 譭謗。《說文解字.言部》:「訕,謗也。」《論語.陽貨》:「惡居下流而訕上者。」

2. 詈罵。《孟子.離婁下》:「與其妾訕其良人,而相泣於中庭。」

3. 譏笑、嘲諷。宋.陸游〈遊圜覺乾明祥符三院至暮〉詩:「日斜僕夫已整駕,顧景欲駐愁嘲訕。」

4. 攀談。如:「搭訕」。《紅樓夢》第六四回:「因見二姐手中拿一條拴著荷包的手巾擺弄,便搭訕著,往腰內摸一摸。」

5. 厚臉皮。如:「訕臉」。元.湯式〈一枝花.黑漫漫離恨天套.梁州曲〉:「知自知虛脾枉自溫存,笑自笑訕臉偏禁打摑。」《金瓶梅》第六八回:「你問那訕臉花子頭,我見他早時兩把撾去,喃了好些,只剩下不多些我吃了。」

6. 「訕訕」:指難為情。《金瓶梅》第六八回:「那王姑子便一聲兒不言語,訕訕的坐了一回,往薛姑子家嚷去了。」《紅樓夢》第九回:「香憐反討了沒趣,連秦鐘也訕訕的,各歸坐位去了。」

注音: ㄕㄢˋ
資料來源: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_訕
授權資訊: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臺灣3.0版授權條款
相關閩南語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