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下手 - 教育百科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 注音: | |
| 漢語拼音: | xià shǒu |
解釋:
|
|
| 資料來源: |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_下手 |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
關連字詞
| 相似詞: | 1.入手 |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
|
| 注音: | |
| 漢語拼音: | xià shǒu |
|
解釋:
1.動手做。唐.曹唐〈小遊仙〉詩九八首之五一:「玉皇欲著紅龍衮,親喚金妃下手裁。」《五代史平話.梁史.卷上》:「若去劫他時,不消賢弟下手。」 2.下方或後面的位置。《京本通俗小說.西山一窟鬼》:「見一所林子裡走出兩個人來,上手的是陳乾娘,下手的是王婆。」《紅樓夢》第四七回:「一時,鴛鴦來了,便坐在賈母下手。」也作「下首」。 3.知識淺陋或技能低劣的人。清.惲敬〈與李愛堂書〉:「今敬表春麓先生,自謂舉一羽而知鳳,睹一毛而知麟,世間下手,存買菜之見者,仁弟必能斥其不然。」 4.遊戲、賭博或行酒令時,下一個輪到的人。也稱為「下家」。 |
|
| 資料來源: |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下手 |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
教育部臺灣客語辭典
| 屬性: | 名 |
| 四縣音 |
|
| 海陸音 |
|
| 大埔音 |
|
| 饒平音 |
|
| 詔安音 |
|
| 南四縣 |
|
釋義:
|
|
| 相似詞: | 【下家】 |
| 對應華語: | 下手 |
| 詞條來源: | 教育部臺灣客語辭典_下手 |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
教育部臺灣台語常用詞辭典
| 音讀: |
hē-tshiú
|
解釋:
|
|
| 音讀: |
ē-tshiú
|
解釋:
|
|
| 詞條來源: | 教育部臺灣台語常用詞辭典_下手 |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
貓頭鷹博士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