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比較教育〕 - 教育百科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Comparative Education]
作者: 楊思偉
日期: 2000年12月
出處: 教育大辭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比較教育〕一書是由美國比較教育學者康德爾(I.L. Kandel, 1881~1965)所撰寫,在有關比較教育學的古典著作,是具代表性的書籍。
  康德爾是猶太人,一八八一年出生於羅馬尼亞,曾在英國曼徹斯特文法學校及曼徹斯特大學(Manchester University)接受教育。一九二四年至一九四四年間,至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師範學院任教,並主編該校國際研究所的教育年鑑(Educational Yearbook of International Institute),一九四六年自哥倫比亞大學退休,在他教學生涯中,出版了很多期刊論文,並寫了很多專書,其中最有名的即是一九三三年出版的〔比較教育〕與一九五五年出版的〔教育的新時代-比較研究〕(The New Era in Education: A Comparative Study),後者基本上是前者的增刪與修訂,內容大致相同。
  〔比較教育〕一書,對於確立比較教育研究成為一門學問這件事,有了很大的貢獻。書中提到將學校視為社會整體政策之一環的觀點,是最具開創性的。該書的前兩章闡述教育、國家(民族)主義及民族性問題,第三章論述的主題,包括國家與教育,國家教育制度的組織、教育行政、初等教育、小學師資的培養、中等教育及其師資培育等問題,其次列舉英、法、德、義、蘇及美國等主要國家教育為例說明。其後〔教育的新時代〕一書,其內容如下:(1)比較教育學的內容和方法,(2)國家與教育,(3)決定教育制度特性的各種勢力,(4)教育重建的新型態,(5)教育機會的均等,(6)教育行政與組織,(7)兒童教育,(8)青年教育,(9)師資培養,(10)問題與展望,而在論述上列問題時,分別以英、法、美、蘇四國為例說明。
  康德爾在上述兩書中,提到有關比較教育研究的重要觀點,對後世的研究具有很大的影響。他的主要論點提到「比較教育學是教育史向現在的延伸」,因此他認為比較教育研究,應從歷史的角度,觀察各國文化的發展軌跡,並應研究反映在教育上的各國民族性的問題。他認為各國的教育現狀,正是由政治的、文化的、經濟的各種因素所制約形成,而民族性的探討,則是為徹底了解國民教育制度下的精神與文化的影響因素,以使更進一步了解制約學校發展的政治與經濟問題的真相。康德爾即從這個角度,試圖從了解決定國家教育制度性質的各項要素,進行對國民教育制度深入探討與研究,以用比較方法清楚了解世界各國教育的主要問題。所以康德爾的研究,可說是對撒德勒(M. E. Sadler, 1861~1943)所提「學校外的事比學校內重要」的觀點,做了進一步的闡釋與發揮,這也是本書所具的重要意義所在。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比較教育〕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貓頭鷹博士
你喜歡貓頭鷹博士嗎

針對貓頭鷹博士的服務你會給幾顆星呢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