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臨淵羨魚 - 教育百科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
|
注音: | |
漢語拼音: | lín yuān xiàn yú |
解釋:
比喻雖有願望,但只憑空妄想,難收實效。參見「臨河羨魚」條。《漢書.卷五六.董仲舒傳》:「古人有言曰:『臨淵羨魚,不如退而結網。』今臨政而願治七十餘歲矣,不如退而更化。」 |
|
資料來源: |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臨淵羨魚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
教育部成語典
注音: | |
釋義: 站在水邊想得到魚。比喻雖有欲望,卻沒有實際行動。語本《文子.上德》。 |
|
典故說明:
「臨淵羨魚」原或作「臨河欲魚」。文子是春秋時人,屬先秦道家,著有《文子》一書,與《老子》、《莊子》、《列子》並列為道家四部經典之一。其書之主旨,在於解說老子之言,闡發老子思想,繼承和發展道家「道」的學說。書中每篇皆以「老子曰」三字開始,表明與老子之師承關係。他善於從大自然去觀察學習,進而了解事物的發展過程。《文子.上德》中提到,竹木可以生火,但要先鑽木才能有火;地底下雖有豐沛的水,但也要經過挖掘才能獲得水泉。跛腳的鱉即使一小步一小步爬行,最後也可以行走千里;小土堆只要日積月累,最終也能堆積成山丘。因此他更進一步舉例說明,就像想要抓魚的人,如果只是在河邊看著魚在水裡游,倒不如回家去織網來捕魚,這樣才能抓得到。後來「臨淵羨魚」這句成語可能就是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比喻雖有欲望,卻沒有實際行動。「臨淵羨魚」作為書證,最早是出現在漢朝董仲舒上書給皇帝的〈對賢良策〉裡,其中提到:「古人有言曰:『臨淵羨魚,不如退而結網。』」他認為可以用來說明漢代的現實狀況,因為從高祖建立漢室以來已七十多年,國家運作仍未盡理想,此時應當有實際作為,在政策上改弦更張,那麼國家便能步入正軌。
|
|
用法說明:
語義說明
比喻雖有欲望,卻沒有實際行動。 使用類別 例句
|
|
書證:
01.漢.董仲舒〈對賢良策〉: 「古人有言曰:『臨淵羨魚,不如(蛛)[退]而結網。』今臨政而願治七十餘歲矣,不如退而更化;更化則可善治,善治則災害日去,福祿日來。」
02.宋.方岳〈演雅〉詩其二:「蒼鷹守株待兔,白鷺臨淵羨魚。」
03.明.朱之瑜《朱舜水集.卷二三.雜著四.筆語》:「此為之數年,便可見效,十年便可有成,何不試之,而徒作臨淵羨魚之歎!」
04.明.顧清〈初舉不第卻回書所歷〉詩:「臨淵羨魚知已非,呼童靜掩林間屋。」
05.《後西遊記》第二回:「我想『臨淵羨魚,不如退而結網』,為今之計,莫若也學老大聖四海去求成仙道,那時定有妙用。」
|
|
資料來源: | 教育部成語典 |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
會員投稿&教育Wiki
教育Wiki
時間
版本內容
投稿者
您查詢的詞條還尚未有會員貢獻內容,若您有注音、釋義或圖片,歡迎透過會員上傳分享給教育百科,
我們將審查上架您貢獻的詞條,供其他使用者參閱。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