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五不名 - 教育百科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作者: 傅元龍
日期: 2000年12月
出處: 教育大辭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古代君王對於五類臣屬,不直呼其名,以表示尊重。〔白虎通義.王者不臣篇〕詳細的解說不直呼五種臣屬的道理。
  一是先王老臣:「親與先王戮力,共治國,同功於天下,故尊而不名也。」先朝老臣,勞苦功高,曾與先王共事,放天子不直呼其名,以示敬重。〔禮記.曲禮〕亦有「大夫不名世臣」之說,世臣即父時之老臣。
  二是上大夫:「不名者,貴賢者而已,其成先祖功德,德加于百姓者也。」另〔禮記.曲禮〕亦有「國君不名卿老」之說,卿老即上卿、上大夫。
  三是盛德之士:「不名,尊賢也。」〔孟子.萬章上〕亦有「盛德之士,君不得而臣。」之語。而所謂盛德之士,即〔論語.泰伯〕孔子所云:「篤信好學,守死善道,危邦不入,亂邦不居,天下有道則見,無道則隱。」的人。
  四是諸父及五是諸兄:「不名諸父諸兄者,親與己父兄有敵體之義也。」〔白虎通義〕引〔詩經〕及〔春秋傳〕為例。〔詩經.魯頌.閟宮〕記載,周成王稱周公為「叔父」,不呼其名;又〔春秋左傳.宣公十五年〕載:「王札子殺召伯、毛伯。」按王孫蘇與召氏、毛氏爭政,使其庶兄王子捷殺召伯及毛伯,王子捷為天子的庶兄,故不直呼其名,而稱「王札子」。(諸父指伯叔,即與父同輩者;諸兄即同輩年長者。)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五不名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貓頭鷹博士
你喜歡貓頭鷹博士嗎

針對貓頭鷹博士的服務你會給幾顆星呢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