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五性六情 - 教育百科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作者: 傅元龍
日期: 2000年12月
出處: 教育大辭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白虎通義.情性篇〕云:「性者,陽之施;情者,陰之化也。人稟陰陽氣而生,故內懷五性六情。」性與情不同,性屬陽氣,本質為仁,故無不善;而情屬陰氣,本質為慾,故情有善惡之分。
  五性指仁義禮智信。「仁者不忍也,施生愛人也;義者宜也,斷決得中也;禮為履也,履道(實踐)成文也;智者如也,獨見前聞,不惑於事,見微者也;信者誠也,專一不移也。」六情則指「喜怒哀樂愛惡」,六情是天賦的,凡人皆有,六情善惡交雜,但可藉由教育的力量,以去惡存善,使之昇華為性,故曰「六情所以成五性」。性與情皆為陰陽之氣所化,故皆出於同源。性與情的區別,除善惡之分外,尚有動靜之異,二者就如同水與波一樣,性如水,情如波,靜時是水,動時是波,靜時是性,而慾念動時是情。〔禮記.樂記〕亦云:「人生而靜,天之性也;感於物而動,性之欲也。」孔疏:「心本雖靜,感於外物,而心遂動,是性之貪欲也。自然謂之性,貪欲謂之情,是情性別矣。」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五性六情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我是貓頭鷹博士,
有問題可以問我喔!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