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侍 - 教育百科
ˋ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
注音:
解釋:
  1. ㄘˋㄏㄡˋㄗㄞˋㄕㄣㄆㄤˊㄆㄟˊ˙ㄓㄜㄖㄨˊ:「ㄕˋㄏㄡˋ」、「ㄆㄟˊㄕˋ」、「ㄕˋㄈㄥˋ」、「ㄈㄨˊㄕˋ」。
  2. ㄈㄨˋㄗㄜˊㄘˋㄏㄡˋㄏㄨㄛˋㄙㄨㄟˊㄗㄨㄥˋㄊㄚㄖㄣˊ˙ㄉㄜㄖㄣˊㄖㄨˊ:「ㄋㄩˇㄕˋ」、「ㄋㄢˊㄕˋ」、「ㄕˋㄗㄨㄥˋ」。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_侍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shì
解釋:
  1. 隨從服務。
    【例】服侍、侍食、侍飲
  2. 在尊長旁邊陪著。
    【例】侍側、侍立
  3. 伺候或隨從的人。
    【例】女侍、侍從、內侍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_侍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shì
解釋:
[動]
1.伺候。如:「服侍病人要有耐心。」
2.在一旁陪著。《論語.先進》:「閔子侍側,誾誾如也。」《史記.卷六.秦始皇本紀》:「旁有宦者一人,侍不敢去。」
[名]
1.服侍或隨從他人的人。如:「女侍」、「侍從」。
2.侍生的簡稱。參見「侍生」條。
3.姓。如明代有侍錦。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侍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臺灣客家語常用詞辭典
四縣音
海陸音
大埔音
饒平音
詔安音
南四縣
釋義:
詞條來源: 教育部臺灣客家語常用詞辭典_侍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
音讀: sāi
屬性: 單字不成詞者
音讀:
屬性: 單字不成詞者
詞條來源: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_侍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

1. 伺候。如:「服侍病人要有耐心。」《說文解字.人部》:「侍,承也。」清.段玉裁.注:「承者,奉也、受也。凡言侍者,皆敬恭承奉之義。」唐.李白〈贈歷陽褚司馬〉詩:「北堂千萬壽,侍奉有光輝。」《初刻拍案驚奇》卷二:「滴珠身伴要討個丫鬟伏侍,曾對吳大郎說。」《儒林外史》第一五回:「只是父親在家患病,我為人子的,不能回去奉侍,禽獸也不如。」

2. 於一旁陪著。《論語.公冶長》:「顏淵、季路侍。子曰:『盍各言爾志!』」《論語.先進》:「閔子侍側,誾誾如也。」《史記.卷六.秦始皇本紀》:「旁有宦者一人,侍不敢去。」《史記.卷七.項羽本紀》:「項王即日因留沛公與飲。項王、項伯東嚮坐,亞父南嚮坐;亞父者,范增也。沛公北嚮坐,張良西嚮侍。」

3. 服侍或隨從他人者。《廣韻.去聲.志韻》:「侍,從也。」南朝梁.任昉〈齊竟陵文宣王行狀〉:「僕妾不睹其喜慍,近侍莫見其傾弛。」《喻世明言.卷三七.梁武帝累修歸極樂》:「黃復仁化生之時,卻原來養娘轉世為范雲,二女侍一轉世為沈約,一轉世為任昉,與梁公同在竟陵王西府為官,也是緣會,自然義氣相合。」

4. 奉養、贍養。《呂氏春秋.孟冬紀.異用》:「仁人之得飴,以養疾侍老也。」漢.高誘.注:「侍亦養也。」唐.韓愈〈貞曜先生墓誌銘〉:「間四年,又命來選為溧陽尉,迎侍溧上。」

5. 侍生之簡稱。

6. 姓。如明代有侍錦。

注音: ㄕˋ
資料來源: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_侍
授權資訊: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臺灣3.0版授權條款
相關閩南語 相關客家語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