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低溫法 - 教育百科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freezing process
作者: 夏滄琪
日期: 2012年10月
出處: 圖書館學與資訊科學大辭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低溫法又稱冷凍法,係將溫度急速降低至-20 ~-30℃,使昆蟲體內自由水結冰,破壞細胞膜,造成蟲體的酸鹼值改變、蛋白質變性等,使之中斷新陳代謝而致死亡。溫度為生物生存之要因之一,多數生物無法在過低的溫度下存活,低溫法即是利用此原理殺除害蟲。
  文物採用冷凍技術除蟲時,須先將待處理文物套入聚乙烯塑膠袋中封緊或先將文物放入紙箱或收納箱中,再整個箱子套入聚乙烯塑膠袋中封緊,當冷凍庫溫度降到-20~-30℃時,才將套袋之文物放入。在冷凍庫中放置14天後再取出,等恢復至室溫才將塑膠袋剪開拿出文物。大部分的害蟲會在低溫下死亡,為避免蟲卵在低溫下沒被殺死,可在第一次低溫處理後拿出套袋之文物,放置室溫下一星期後,再重複一次低溫處理。
  冷凍殺蟲法於1976年由美國耶魯大學貝尼克古籍善本圖書館(Beinecke Rare Book and Manuscript Library)首先使用,在-23°C下,冷凍7天,在-29°C溫度下,冷凍3天,對37,000冊圖書進行殺蟲處理,結果沒發現活蟲,對紙張幾乎無危害,證實此法是可行的,隨之在歐洲得到推廣,並進行深入研究。
  低溫對紙張的物理、化學性能經試驗後均未發現有不良影響。在-5~-30°C的低溫條件下,冷凍3~30天,紙張的白度、撕裂度、耐拉力、耐折強度等並無顯著變化,字跡也無明顯色差。
  有機纖維質地之檔案藏品應用冷凍法殺蟲是可行的,低溫冷凍殺蟲法是易於推廣的新技術,不受氣溫、季節限制僅用一般普通冰櫃即可隨時處理,方法簡便易行且成本低亦不影響人體健康。進行冷凍法除蟲作業時先將檔案裝入塑膠袋中封緊,放入-20°C的冷凍櫃,7天後取出靜置1天進行回溫處理,回溫後即可回庫房上架,倘若檔案已有蟲卵,最好在回溫約7天後,再以冷凍法處理7天,如此將可殺死各種蟲態的害蟲。
  低溫法所需要的配備是聚乙烯塑膠袋、封袋機、可達-20~-30℃的冷凍庫(檔案館所需的冷凍庫尺寸可能要大些)。檔案資料多依材質特性(以紙質居多),檔案冷凍技術實為一方便、有效、環保的除蟲方法,低溫法之處理步驟如後:(1)文物逐件用柔軟的紙包裹,並置入聚乙烯袋內,輕輕地將袋內氣體抽真空,以熱封方式密封;(2)將文物置入冷凍櫃(已冷卻至-30℃);(3)在冷凍櫃內進行低溫處理48~72小時;(4)冷凍處理後置入冰箱一日進行文物解凍並在室溫下多放一日回溫,聚乙烯袋仍持續包裹著;(5)重覆進行冷凍處理48~72小時。(6)以步驟4相同方式進行解凍。岩素芬(2004)。紙質類檔案蟲菌害防治處理。臺北市:檔案管理局。
Slater, A. & Kastanis, G. (1997). Silverfish and firebrats: How to control them. Oakland Univ., Calf Div. Agric. Nat. Res. Leaflet, pp. 2101.
姚建、劉虹、陳小琳 (2005)。使用冷凍方法防治昆蟲標本蟲害。昆蟲知識, 42(1),96-98。
參考資料:
岩素芬(2004)。紙質類檔案蟲菌害防治處理。臺北市:檔案管理局。
Slater, A. & Kastanis, G. (1997). Silverfish and firebrats: How to control them. Oakland Univ., Calf Div. Agric. Nat. Res. Leaflet, pp. 2101.
姚建、劉虹、陳小琳 (2005)。使用冷凍方法防治昆蟲標本蟲害。昆蟲知識, 42(1),96-98。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低溫法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我是貓頭鷹博士,
有問題可以問我喔!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