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僥 - 教育百科
ˇ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
注音:
解釋:

ㄐㄧㄠˇㄒㄧㄥˋㄧˋㄨㄞˋㄏㄨㄛˋㄉㄜˊㄌㄧˋㄧˋㄏㄨㄛˋㄒㄧㄥˋㄇㄧㄢˇㄩˊㄋㄢˋㄖㄨˊ:「ㄕㄤˋㄊㄧㄢㄅㄠˇㄧㄡˋㄖㄤˋㄊㄚㄐㄧㄠˇㄒㄧㄥˋㄊㄠˊㄍㄨㄛˋㄧˋㄐㄧㄝˊ。」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_僥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jiǎo
解釋:
  1. →僥倖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_僥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jiǎo
解釋:
參見「僥倖」、「僥競」等條。
注音:
漢語拼音: yáo
解釋:
參見「僬僥」條。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僥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臺灣客家語常用詞辭典
四縣音
海陸音
大埔音
饒平音
詔安音
南四縣
釋義:
詞條來源: 教育部臺灣客家語常用詞辭典_僥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
音讀: hiau
屬性: 主詞目
解釋:
  1. [[動] ] 原本是平整的物體因外力或放久了而變彎。
  2. [[動] ] 翻動、搜尋。
  3. [[動] ] 背約、毀約。
詞條來源: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_僥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

㈠ ㄧㄠˊ

「僬僥」:

1. 傳說中之矮人國。段注本《說文解字.人部》:「僥,南方有僬僥,人長三尺,短之極也。」《列子.湯問》:「從中州以東四十萬里得僬僥國,人長一尺五寸。」晉.葛洪《抱朴子.內篇.自序》:「夫僬僥之步而企及夸父之蹤,近才所以躓礙也。」

2. 古代西南夷中之一族。《後漢書.卷二.顯宗孝明帝紀》:「西南夷哀牢、儋耳、僬僥、槃木、白狼、動黏諸種,前後慕義貢獻。」

3. 比喻年幼卑微之人。宋.蘇軾〈劉醜廝〉詩:「人事豈易料,勿輕此僬僥。」

㈡ㄐㄧㄠˇ

1. 求,貪圖。宋.龐籍〈上仁宗答詔論時政〉:「知無故不賞,則僥望自息矣。」宋.鄭樵《通志.卷五九.選舉略.雜議論上》:「使僥名濫吹之伍,無所藏其庸謬。」

2. 「僥倖」:意外之幸運。《孟子.離婁上》:「此王國之政,然而國存者,僥倖耳,非其道也。」晉.李密〈陳情表〉:「庶劉僥倖,保卒餘年。」《儒林外史》第一七回:「第二的僥倖進了一個學,將來讀讀書,會上進一層也不可知。」亦作「徼幸」。

3. 「僥競」:為求利祿,競相奔走。《集韻.上聲.筱韻》:「僥,僥倖,求利不止皃。」宋.釋文瑩《湘山野錄》卷上:「蓋欲稍資俸給,其官吏不務至公,以差遣徇僥競者極眾。」《梁書.卷四九.文學列傳上.鍾嶸》:「臣愚謂軍官是素族士人,自有清貫,而因斯受爵,一宜削除,以懲僥競。」

㈢ㄐㄧㄠ

偽。《集韻.平聲.蕭韻》:「僥,偽也。」

注音: ㈠ㄧㄠˊ ㈡ㄐㄧㄠˇ ㈢ㄐㄧㄠ
資料來源: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_僥
授權資訊: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臺灣3.0版授權條款
相關閩南語 相關客家語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