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音響學 - 教育百科
ˇ
ˊ
  • 漢語拼音 yīn xiǎng xué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yīn xiǎng xué
解釋:
研究聲音現象如音波、反射、共振等的學科。也稱為「聲學」、「音學」。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音響學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Acoustics
作者: 李小華
日期: 2004年11月
出處: 舞蹈辭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音樂與科學名詞。是研究聲音如何產生、傳導和接聽的科學。這門科學涉及聲音物理的現象,其中包括物體振動時所產生的振幅、振頻與音量、音高的關係,以及振動的形式方法與和聲、汎音的產生過程等。人類是靠耳膜來接收在空中傳播的音波,經由中耳傳至內耳,由耳內的毛細胞把音波轉化為神經動力模式再傳送至腦,由腦來作聲音的傳譯、識別與感知。一般人耳可接聽的聲音,其振頻是每秒20至20,000周振之間。聲音傳送的過程,除振幅和振頻外,尚受建築空間的影響,所以建築音響亦屬於音響學的範圍,它與劇場的演出效果有直接的關聯。是涉及音的反射和音速的一種物理現象。在劇場演奏音樂時,聲音從演奏席發出,直接傳達至劇場的牆壁和天花板再反射到觀眾席,形成很多互相連貫的反射頻道,這些頻道都有不同的距離,因此構成立體音響的效果。聲音的反射又與音速有關,一般的音速大約每秒傳至350公尺。大禮堂或體育館場所空曠寬廣,所以反射的時間會延遲,因而造成迴音。過多迴音會困擾原音的接收而損壞樂音的純淨。好的演奏廳不但能避免迴音之產生還要能引起活動的音源,使聲音的反射能恰到好處與調和。有些演奏廳因為設計不良,甚至連室內的地毯、幕幔、天花板的建材都會阻礙空間的傳音性,因而使得音響的彩度減色,聲音的性質及彩度亦無法伸展。無論對演奏者或聽眾,建築音響都極重要,因此劇場的建築除了要注意反射及迴音的控制得當外,尚需考慮到隔音設備、音響裝置、高低頻道的調節及營造視聽空間的氣氛等。
參照:
Don Michael Randel Ed.《The New Harvard Dictionary of Music》1986、《Encyclopedia of 20th Century Music》1986、《Encyclopedia of 20th Century Music》The Thames and Hudson、康謳主編《大陸音樂辭典》民國六十九年。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音響學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