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切翅單環蝶 - 教育百科
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
知識單元
簡介:
切翅單環蝶 Mycalesis zonata Matsumura, 1909 Mycalesis zonata Matsumura, 1909 切翅單環蝶,又名切翅眉眼蝶、截翅眉眼蝶、平頂眉眼蝶、剪翅單環蝶、草木蝶。 台灣產的眉眼蝶屬(Mycalesis)共有7種,本種的前翅翅形與眾不同,翅端處呈截狀,使外緣形成明顯轉折,故中文名中有「切翅」、「截翅」、「剪翅」、「平頂」等詞用以表示此一特徵,其他種類眉眼蝶則是圓滑的曲線。卵半透明白色,球形。幼蟲頭 部黑褐色,長有一對粗短的突起;體色淡綠色或枯黃色,側面有不明顯的斜紋,背部中央有褐色縱走紋。蛹為懸蛹。成蟲前翅長約22-26 mm。雄蝶雙翅背面底色皆為暗褐色,前翅外側有一枚大型眼斑,靠近後緣處有一處由紅褐色特殊鱗片集合成的性標,後翅前緣則有灰白色的性斑與灰色叢毛。後翅外緣略成波浪狀,臀區突出。前、後翅腹面底色較背面淡,低溫期會變得較為黯淡,前翅靠外側有兩枚大、小眼斑,後翅則有呈弧狀排列的各類大小眼斑七枚,眼斑的內側則有一道淺白色縱紋。眼斑會有季節性變化,低溫期呈消退趨勢,甚至消失。雌蝶與雄蝶類似,但體型較大,也沒有性斑、性標。 本種為中型蝶類,分布於台灣與華南等地,在台灣普遍分布於全島平地到1500公尺左右的山區, 尤其在東部與南部是同屬中很常見的種類,為一年多代物種。成蟲在森林內或邊緣活動,吸食樹液與腐敗水果的汁液。幼蟲取食禾本科的棕葉狗尾草、馬唐等植物,受驚擾時會蜷曲身體乃至滾落地面。蛹懸吊於寄主植物葉片或莖桿上(濱野,1986﹔李,1990;張,1999;徐,2002)。
知識 1:
皆陸生
資料來源: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_切翅單環蝶
世界地理分布: 臺灣
中文亞科名: 眼蝶亞科
中文亞綱名: 有翅亞綱
中文族名: 眼蝶族
中文界名: 動物界
中文目名: 鱗翅目
中文科名: 蛺蝶科
中文綱名: 昆蟲綱
中文總科名: 鳳蝶總科
中文門名: 節肢動物門
學域-大分類: 動物-昆蟲類
拉丁亞科名: Satyrinae
拉丁亞綱名: Pterygota
拉丁屬名: Mycalesis
拉丁族名: Satyrini
拉丁界名: Animalia
拉丁目名: Lepidoptera
拉丁科名: Nymphalidae
拉丁種小名: zonata
拉丁綱名: Insecta
拉丁總科名: Papilionoidea
拉丁門名: Arthropoda
授權資訊: 授權請洽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相關業務聯絡人:謝玉鈴小姐
04-23226940*786
ling@nmns.edu.tw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