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細偽叩頭蟲 - 教育百科
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
知識單元
簡介:
Nematodes watanabei Hisamatsu, 1963 細偽叩頭蟲 偽叩頭蟲科(Eucnemidae)全世界已知種類有將近200屬約1500種,但是實際的多樣性可能遠高於此,特別是在熱帶地區。小型到中型甲蟲,成蟲身長可達ˋ4cm,身體圓厚或略扁平,呈多半長橢圓形,身體兩側約略平行或在前胸背板末端和翅鞘前端處最寬;體色黯淡,身上多半被覆倒伏的細毛。頭部背方多半掩藏於強烈隆起且前拱的前胸背板下,觸角長度較前胸背板寬度大,11節,有絲狀、鋸齒狀、櫛齒狀等不同型式;前胸背板強烈隆起,呈梯形或是五角形,後緣角明顯;翅鞘完全覆蓋腹部,兩側平行或前寬厚窄,有由點刻構成的細縱走溝;前胸和中胸腹面具有類似叩頭蟲的相扣構造。兩性成蟲外觀類似,觸角多半具有性別兩型性。偽叩頭蟲跟叩頭蟲科(Elateridae)的成蟲長得很類似,但是前者的前胸背板強烈拱起而從背面遮住大部分的頭部,頭部的上唇(labrum)為膜質或微弱骨化,大部份隱藏於頭楯(clypeus)下,因此也被稱為隱唇叩頭蟲科,跟叩頭蟲完整顯露、骨化完全的上唇不同。大部份偽叩頭蟲科的類群的成蟲都有像叩頭蟲(Elateridae)般”叩頭”的行為。森林性昆蟲,成蟲主要在夜間活動,善飛行,具有趨光性。幼蟲無足,生活在枯木中,但不鑽隧道,可能從口器吐出消化液將真菌或黏菌在體外部份消化後再吸食其汁液為食。 偽叩頭蟲科在臺灣已知有14屬19種,其中的細偽叩頭蟲屬(Nematodes)只有本種的紀錄,但是可能還有其他種類尚未被描述。本屬身型細長,觸角細長呈絲狀,翅鞘末端較尖,可以與其他偽叩頭蟲區分。本種體長5.6–11.6mm,全身黑色,被覆金黃色短毛。前胸背板強烈拱起,中央兩側各有一個圓凹陷,凹陷外側則有小隆起;翅鞘由前向後變窄,表面點刻列淺;前胸腹板觸角溝不明顯;足細長。 本種分佈在日本和臺灣。在臺灣分佈於低海拔到中低海拔山區。
知識 1:
皆陸生
資料來源: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_細偽叩頭蟲
中文門名: 節肢動物門
中文綱名: 昆蟲綱
中文科名: 偽叩頭蟲科
中文亞科名: 偽叩頭蟲亞科
中文族名: 細偽叩頭蟲族
拉丁種小名: watanabei
拉丁族名: Nematodini
拉丁亞科名: Macraulacinae
拉丁界名: Animalia
拉丁科名: Eucnemidae
拉丁門名: Arthropoda
中文總科名: 叩頭蟲總科
學域-大分類: 動物-昆蟲類
拉丁屬名: Nematodes
中文界名: 動物界
世界地理分布: 中華民國
中文目名: 鞘翅目
拉丁目名: Coleoptera
拉丁綱名: Insecta
拉丁總科名: Elateroidea
授權資訊: 授權請洽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相關業務聯絡人:謝玉鈴小姐
04-23226940*786
ling@nmns.edu.tw
中研院臺灣生命大百科
生物資訊
中文名: 細偽叩頭蟲
英文名: Nematodes watanabei
描述:
本種體長5.6–11.6mm,全身黑色,被覆金黃色短毛。前胸背板強烈拱起,中央兩側各有一個圓凹陷,凹陷外側則有小隆起;翅鞘由前向後變窄,表面點刻列淺;前胸腹板觸角溝不明顯;足細長。
分布:
本種分佈在日本和臺灣。
作者: 鄭明倫
授權方式: 創用CC
資料來源: 中研院臺灣生命大百科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