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梵 - 教育百科
梵 |
|
- 部首 木
- 部首外筆畫 7畫
- 總筆畫 11畫
- 漢語拼音 fàn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
注音: | |
解釋:
|
|
資料來源: |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_梵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 |
漢語拼音: | fàn |
解釋:
|
|
資料來源: |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_梵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
|
注音: | |
漢語拼音: | fàn |
解釋:
[名] 1.古印度思想中的世界創造原理。為梵語brahma的音譯。古印度婆羅門教認為梵是無所不在的最高實體,修行者最終極的目的就是與之合一。將其神格化則成為宇宙間最高的神,佛教將其歸為天界中的一類。 2.梵語的簡稱。如:「梵漢對音」。 [形] 1.表示和古印度有關的。如:「梵語」、「梵文」。 2.表示和佛教有關的。如:「梵輪」、「梵寺」。 3.清靜。《維摩詰所說經.卷一.方便品第二》:「示有妻子常修梵行。」 |
|
資料來源: |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梵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
1. 古印度思想中的世界創造原理。為梵語brahma音譯。古印度婆羅門教認為梵是無所不在的最高實體,修行者最終極的目的就是與之合一。將其神格化則成為宇宙間最高的神,佛教將其歸為天界中的一類。大徐本《說文解字.木部.新附》:「梵,出自西域釋書,未詳意義。」 2. 梵語的簡稱。如:「梵漢對音」。唐.釋玄應《一切經音義.卷一.華鬘論》:「花鬘者,西國人,嚴身之具也。梵語云:『麼羅,麼,音莫可反,此譯為花鬘。』五天俗法取草木時,花暈澹成彩,以線貫穿結為花鬘,不問貴賤,莊嚴身首以為飾。」明.朱國楨《湧幢小品.卷二六.普陀》:「南海普陀山,梵云:『補怛落伽』或曰:『怛落伽』或曰:『補涅落伽』。音雖有殊,而譯以漢文,則均為『小百華樹山』。實則一海島也。」 3. 表示和古印度有關的。如:「梵語」、「梵文」。 4. 表示和佛教有關的。如:「梵輪」、「梵寺」。《幼學瓊林.卷四.釋道鬼神類》:「曰上方,曰梵剎,總是佛場,曰真宇,曰蕊珠,皆稱仙境。」宋.范成大〈白玉樓步虛詞.珠霄境詞〉:「梵氣彌羅融萬象,玉樓十二倚清空。」 5. 清靜。《維摩詰所說經.卷上.方便品.第二》:「示有妻子,常修梵行。」 6. 樹木受風的樣子。《玉篇.木部》:「梵,木得風皃(貌)。」 7. 姓。如宋代有梵禹餘。 |
|
注音: | ㄈㄢˋ |
資料來源: |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_梵 |
授權資訊: |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臺灣3.0版授權條款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