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米第姆 - 教育百科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Midimu
作者: 戴雅雯
日期: 2004年11月
出處: 舞蹈辭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儀式。坦尚尼亞國每到六月與十月間的乾季時,馬康德村(Makonde)的男人便會離開十五天,說是要去旅行。沒有人知道他們去了哪裡;他們其實是扮成戴面具的神靈回到村中,進行各種舞蹈、假面的儀式,其中一種就是米第姆。米第姆是為了慶祝男孩與女孩啟蒙階段的結束,這個階段通常為期三年。大致來說,慶典會日夜不間斷地持續三天,在第三天晚上,戴面具的舞者會到每一名初成年者家中拜訪,在其門檻處跳舞表演神話並接受禮物之後,他們便隨即消失。米第姆包括驅魔儀式在內,但其主要重點是生者與死者的交會。戴面具的舞者代表神靈,表現出與啟蒙階段的年輕人團結一致,因此神靈在他們開始進入成人時期的歡欣時刻,加入同歡。只有男性才能扮成米第姆的戴面具者,這更增強了其父權社會的特權。也有專業舞者加入其中,不過,由於他們拜訪的是不同的村落,因此沒有人會知道他們的身分。舞蹈通常以敲擊樂器作為伴奏,大部分是用棍棒或手來打鼓。舞者所帶的面具有兩種,端視他們有沒有踩高蹺。採高蹺舞者的面具小於頭部,不會將臉全部蓋住,方便舞者在移動時低頭注意。他們所踩的高蹺可以到達五呎之高。另一種面具或者說是面罩,將頭部整個蓋住。這種面具代表某種動物或某個人物,以木頭雕刻而成。舞者還會在頸部、腳上及胸前戴上牛鈴。其中最重要的一種面罩稱為「靈第(lingdi)」,戴這種面罩的是一位被塗黑的老人,他代表這些初成年者的祖先。大體上,由專業演員兼舞者所製作的面具在使用三季之後,便要全部摧毀。
參照:
Francoise Grund-Khaznader《Masked Dances and Ritual in Tanzania, Mozambique and Zambia》The Drama Review.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米第姆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貓頭鷹博士
你喜歡貓頭鷹博士嗎

針對貓頭鷹博士的服務你會給幾顆星呢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