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陸軍士官學校(日本) - 教育百科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作者: 林如章
日期: 2000年12月
出處: 教育大辭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陸軍士官學校係日本於一八七四年(明治七年)十一月設立,為養成陸軍各兵科將校的機關。
  該校前身為一八六八年(明治元年)八月根據軍務官判事大村益次郎的構想所設立的兵學校。兵學校曾歷經兵學所階段,但於一八七○年﹝陸軍兵學令﹞公布後,即改稱陸軍兵學寮,且在隔年十二月遷校至東京。在兵學寮時期,法國式傳習所的學生遷入市設立了養成下士的教導隊。教導隊在兵學寮改名時也改稱為教導團。那時候陸軍兵學寮又合併了沼津學校,該校學生就成了教導團工兵學生。一八七二年(明治五年)六月日本訂定〔陸軍兵學寮概則〕,將寮內的學校分成幼年學校、教導團和士官學校,其教育方式則是採用法國軍事顧問團所制訂的法國軍制。
  陸軍兵學寮內的士官學校係根據一八七四年(明治七年)訂定之〔陸軍士官學校條例〕而獨立,直轄於陸軍省,校舍也移到市谷。一八七五年(明治八年),招收第一期士官學生共一百五十八名,均給公費,修業年限為步騎兵科二年(畢業後馬上任官到部隊赴任)、砲工兵科三年(第三年以少尉身分繼續在學)。錄用學生為:(1)十六歲以上之幼年學校學生;(2)教導團學生中二十四歲以下者;(3)各兵諸隊中二十四歲以下的下士;(4)華士族平民二十二歲以下者。
  士官學校的教則及教育課程大致可分為二類:「教授科目」,包括戰術學、軍制學、兵器學、築城學、地形學、地理圖學、外國語學、軍用文章、軍人衛生學、馬學之大意;「訓育科目」,包括練兵、射擊、距離測量、體操、劍術、馬術、諸勤務之訓誡。士官學校的教育直屬於天皇監軍之管轄下,學生則編成「教授」時的班級和「訓育」時中隊內的區隊,並有從滿清和韓國來的外國留學生。
  一九二○年八月根據〔陸軍士官學校令〕,士官學校成為負責培育士官的學校。學生可從幼年學校畢業或中學畢業後考人預科再經本科,成為見習士官。一九三七年士官學校的預科以陸軍預科士官學校獨立,本科以陸軍士官學校為名,一九四一年遷校於神奈川縣。迨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為止,共招收六十一期,畢業生約有三萬六千九百人,中國將校畢業於此校者甚多。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陸軍士官學校(日本)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