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尖棘篩海盤車 - 教育百科
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
知識單元
簡介:
尖棘篩海盤車Coscinasterias acutispina (Stimpson, 1862) ,屬於海盤車科。在臺灣東北角礁岩岸的淺水海域極為常見,成體約8~12公分,腕長約5~8公分左右,有長短不齊的現象,步帶溝很寬,管足有4行,棲息於珊瑚礁區。各輻中線有一行排列規則,體色個別差異大,為淺褐到深褐色,帶有許多斑駁的深色斑紋,大都呈灰棕色、藍灰色、棕褐色、橘紅色與黑褐色的雲斑,與棲所的礁石顏色接近,有保護色的作用。腕數較多且變異極大,由7腕至12腕的個體都有,但以8腕為主,腕足是五角柱狀,極易自割,再生能力極強,經常可發現許多個體正在長出新腕足。尖棘篩海盤車是以分裂法行無性生殖。體表具有一叢叢突起的棘刺,觸摸時有極強的黏刺感。 台灣東北角常見者為淺褐色有暗褐斑紋之品種。棲息於潮池或水深數公尺以內的淺水區岩石下,常會將腕足盤起使身體成圓形。棲息於潮池10公尺左右淺水域的岩石下。大陸、韓國、南非、東非、北澳洲、日本( 男鹿半島和房總半島以南)沿海至夏威夷群島、印度-西太平洋及台灣沿岸都有分布。
知識 1:
網狀(Net like)
資料來源: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_尖棘篩海盤車
中文門名: 棘皮動物門
紀錄類別: 無脊椎動物棘皮知識單元
中文科名: 海盤車科
棲所環境: 珊瑚礁區
拉丁種小名: acutispina
拉丁屬名: Coscinasterias
中文綱名: 海星綱
拉丁界名: Animalia
拉丁科名: Asteriidae
拉丁門名: Echinodermata
學域-大分類: 動物-棘皮動物類
分布深度: 1~3m 沿岸淺水區
中文界名: 動物界
世界地理分布: 大陸
台灣分布地點: 東北角海域
中文目名: 鉗棘目
拉丁目名: Forcipulatida
拉丁綱名: Asteroidea
授權資訊: 授權請洽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相關業務聯絡人:謝玉鈴小姐
04-23226940*786
ling@nmns.edu.tw
中研院臺灣生命大百科
生物資訊
中文名: 尖棘篩海盤車
英文名: Coscinasterias acutispina
描述:
英名Sharp-spined Sea Star, Multiarmed sea star。身體表面密生許多細小菊花狀的尖棘,觸摸時有很強的黏刺感。顏色變異大,大都呈灰棕色、藍灰色、棕褐色、橘紅色與黑褐色的雲斑,形成很好的保護色。成體約8至14公分,腕足長約7公分,有7至12隻,通常為8隻,長短不一,橫切面呈五角柱狀,基部寬,略壓縮,末端漸變細,邊緣很薄。步帶溝很寬,管足有4行,具有吸盤,各輻中線有一行排列規則。骨板排列呈緻密的網狀,網目很大,上面的皮鰓很明顯。腕背部中央的龍骨板排列成一直線。骨板上常有一直立棘,棘多呈短柱狀,頂端稍擴大,且具縱溝稜,棘的周圍被數圈鋏形的叉棘所包圍。
分布:
本種廣泛分佈於印度—西太平洋海域,包括南非、東非、中國大陸的廣東和福建、臺灣、韓國、日本、夏威夷,臺灣在東北角海域經常可見。
作者: 陳育賢
授權方式: 創用CC
資料來源: 中研院臺灣生命大百科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