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刻 - 教育百科
ˋ
  • 部首 ㄉㄠ
  • 部首外筆畫 6
  • 總筆畫 8
  • 漢語拼音
  • 發音 播放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
注音:
解釋:
  1. ㄉㄧㄠㄩㄥˋㄉㄠ˙ㄗㄨㄚㄖㄨˊ:「ㄎㄜˋㄗˋ」、「ㄉㄧㄠㄎㄜˋ」、「ㄎㄜˋㄊㄨˊㄓㄤ」、「ㄎㄜˋㄍㄨˇㄇㄧㄥˊㄒㄧㄣ」、「ㄎㄜˋㄓㄡㄑㄧㄡˊㄐㄧㄢˋ」。
  2. ㄉㄨㄢˇㄕˊㄐㄧㄢㄖㄨˊ:「ㄑㄧㄥˇㄎㄜˋ」、「ㄐㄧˊㄎㄜˋ」、「ㄕㄠㄏㄡˋㄆㄧㄢˋㄎㄜˋ」、「ㄔㄨㄣㄒㄧㄠㄧˊㄎㄜˋㄓˊㄑㄧㄢㄐㄧㄣ。」
  3. ㄎㄜㄉㄨˊㄅㄨˊㄏㄡˋㄉㄠˋㄖㄨˊ:「ㄎㄜㄎㄜˋ」、「ㄎㄜˋㄅㄛˊ」。
  4. ㄌㄧㄤˋㄘˊㄩㄥˋㄩˊㄐㄧˋㄙㄨㄢˋㄕˊㄐㄧㄢ˙ㄉㄜㄉㄢㄨㄟˋㄍㄨˇㄉㄞˋㄓㄡˋㄧㄝˋㄍㄨㄥˋㄈㄣㄅㄞˇㄎㄜˋㄐㄧㄣㄧˇㄕˊㄨˇㄈㄣㄓㄨㄥㄨㄟˊㄧˊㄎㄜˋㄖㄨˊ:「ㄨㄛˇ˙ㄇㄣㄐㄧㄡˇㄕˊㄙㄢㄎㄜˋㄗㄞˋㄒㄧㄠˋㄇㄣˊㄎㄡˇㄐㄧㄢˋ。」
  5. ㄕㄣㄎㄜˋ:①ㄉㄨㄟˋㄕˋㄌㄧˇㄋㄥˊㄐㄧㄣˋㄧˊㄅㄨˋㄧㄢˊㄐㄧㄡˋㄖㄨˊ:「ㄕㄣㄎㄜˋㄊㄢˋㄊㄠˇ」。②ㄕㄣㄖㄨˋㄅㄨˋㄖㄨㄥˊㄧˋㄨㄤˋㄐㄧˋㄖㄨˊ:「ㄧㄣˋㄒㄧㄤˋㄕㄣㄎㄜˋ」。
  6. ㄎㄜˋㄎㄨˇㄐㄧㄢˇㄆㄨˊㄦˊㄋㄥˊㄎㄨˇㄖㄨˊ:「ㄎㄜˋㄎㄨˇㄋㄞˋㄌㄠˊ」、「ㄕㄥㄏㄨㄛˊㄍㄨㄛˋ˙ㄉㄜㄏㄣˇㄎㄜˋㄎㄨˇ。」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_刻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解釋:
  1. 雕鏤。
    【例】刻字、雕刻、刻舟求劍
  2. 喻牢記。
    【例】那段美好的回憶,已深深的刻在我的心版上。
  3. 程度深的。
    【例】嚴刑刻法
  4. 限定。
    【例】刻日啟程、刻期完成
  5. 時候。亦指短暫的時間。
    【例】刻不容緩、此時此刻
  6. 量詞。計算時間的單位。古代一晝夜共分一百刻。今以十五分鐘為一刻。
    【例】我們九時三刻在校門口見。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_刻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解釋:
[動]
1.雕鏤。《說文解字.刀部》:「刻,鏤也。」如:「刻字」、「雕刻」、「刻舟求劍」。宋.歐陽修〈瀧岡阡表〉:「乃列其世譜,具刻於碑。」
2.牢記。如:「那段美好的回憶,已深深的刻在我的心版上。」
3.傷害、剝削。《荀子.禮論》:「刻死而附生謂之墨,刻生而附死謂之惑。」唐.楊倞.注:「刻,損減。」唐.柳宗元〈封建論〉:「大逆未彰,姦利浚財,怙勢作威,大刻於民者,無如之何。」
4.限定。明.史可法〈復多爾袞書〉:「越數日,遂命法視師江北,刻日西征。」
[形]
程度深的。如:「嚴刑刻法」。
[名]
1.古代計時的名稱,一晝夜共分一百刻。今以十五分鐘為一刻。《周禮.夏官司馬.挈壺氏》:「縣壺」漢.鄭玄.注:「漏之箭晝夜共百刻,冬夏之間有長短焉,大史立成法,有四十八箭。」
2.時候。亦指短暫的時間。如:「刻不容緩」、「此時此刻」。《西遊記》第九二回:「這家酬,那家請,略無虛刻。」
注音:
漢語拼音:
解釋:
(一)[動]1.2.之又音。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刻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臺灣客家語常用詞辭典
四縣音
海陸音
大埔音
饒平音
詔安音
南四縣
釋義:
四縣音
海陸音
大埔音
饒平音
詔安音
南四縣
釋義:
詞條來源: 教育部臺灣客家語常用詞辭典_刻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
音讀: khik
屬性: 主詞目
解釋:
  1. [[動] ] 雕刻、鏤刻。
  2. [[時] ] 古代記時的名稱,一晝夜共分一百刻。今以十五分鐘為一刻。
詞條來源: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_刻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相關閩南語 相關客家語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