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電影片 - 教育百科
電 | |
影 | |
片 |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 Motion Picture |
作者: | 楊幸真 |
日期: | 1995年12月 |
出處: | 圖書館學與資訊科學大辭典 |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電影(Motion Picture; Movie; Moving Picture)是一系列攝成的影像,由許多彼此連續相接的靜態畫面所組成的長條膠片,其中每一單片靜態攝影稱之為一幅畫面(Frame),將這由每一單張靜態畫面所組成的膠片迅速連續地放映,就會產生連貫和活動的感覺,即稱為電影片。 電影片的拍攝是利用視覺暫留(Persistence of Vision)原理攝製而成,根據心理學研究指出,當一件事物呈現在人的眼前時,眼睛會捕捉它的影像,經由神經系統傳送至大腦,在網膜上留下了一個印象,即使將該物體立即從視線中移出,這影像仍會在網膜上停留並持續一短暫的時間,這種現象即稱之為視覺暫留。電影片就是利用這種原理,將許多畫面以高於1/16秒,或相當於1/16秒的速率,一張接一張的快速替換,因此,在一卷軟片上以連續間隔固定的時間,拍攝人物動作或其他影像,再經電影放映機以同樣的速度放映,即可重新製作出人動作的連續影像、畫面變化的錯覺。一般的無聲電影每秒拍攝16格畫面,有聲電影則每秒拍攝24格畫面,也就是說每秒連續放映16個或24個靜畫而造成動畫。 電影片早期的發展乃受到英國天文學家赫雪耳爵士(Sir John Herscher, 1792-1871)的影響,他根據視覺暫留理論而做了一個圓盤的旋轉裝置,引起了部分學者的注意,開始了電影發展的搖籃期。而後1889年,偉大的發明家愛迪生(Thomas A. Edison, 1847-1931)發明了第一架以軟片照相片攝取動作的攝影機,稱為活動攝影機(Kinetograph),使得電影進展由實驗期進作到無聲電影期。1893年,愛迪生的第一張電影片問世,成為舉世歡迎的娛樂品,而由於電影片的製作技術與品質的進步,其逐漸成為娛樂的潮流,而使得大家忽略了它原本用來作為教育的用途,直到1917美國人Dench出版了一本〔電影教育〕(Motion Picture Education),才又使得電影在教育上的價值重新獲得重視。 而由於電影具有能表現動態,提供快、慢動作的方式來表現事物之進行、富真實感,提供具體經驗,放大或縮小物體,及表現不同時空間之事物等的多項優點,因此極具教學、知識傳播之功能。因此,目前在教學上,電影片已成為輔助教師教學的一項重要教學媒體。 |
|
資料來源: | 國家教育研究院_電影片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