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塞桂第拉舞 - 教育百科
塞 | |
桂 | |
第 | |
拉 | |
舞 |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 Seguidilla |
作者: | 高麗娟 |
日期: | 2004年11月 |
出處: | 舞蹈辭典 |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舞名。此舞的形式為西班牙式的摩里斯舞,源自阿拉伯的塞格德西亞舞(Seggedehiyya),即「人之序舞」之意。所謂「人」指的是生徒或僕役。這些跳序舞的舞者在「尊座」(Seggedeh)前跳舞,此處舖著地毯,為當地族長及居高位者座席。在埃及,稱「祈禱毯」為「塞格達」(Seggedah),意為「祈禱之處」或「大師之位」。因此,此舞如基督宗教之《巴望舞》(Pavane)、蓋爾人的《勃浪舞》(Branle)、或波蘭地區俄式的《波羅耐舞》(Polonaise),也就是「序舞中的儀式舞蹈」之意。後來,《塞桂第拉舞》則被視為安達魯西亞式舞蹈,風行整個西班牙地區,而每一個區域仍有其地區性版本,在舞步、節奏、音樂上各具特色。基本上《塞桂第拉舞》由一對或數對舞者所跳,他們攜著響板,以小調的3/4或3/8拍子音樂作伴奏。使用的樂器大多是吉他,有時也用笛或小提琴。「塞桂第拉」亦為此舞伴唱時的詩詞之名,通常詩詞有四行,由音樂師吟唱,並有合唱隊(estrebillo)加入陣容。《塞桂第拉舞》常加上當地地名以為稱呼,如稱作《塞桂第拉塞維拉納》(Seguidillas Sevillanas)或《塞桂第拉馬拉桂納》(Malaguenas)等。其中此舞四種最具特色的型式為:《塞桂第拉曼卻噶》(Seguidillas Manchegas),充滿歡樂及活力,著名時期為1547-;《塞桂第拉玻樂拉》(Seguidillas Boleras),較為威嚴堂皇;《塞桂第拉基塔納》(Seguidillas Gitanas),緩慢感傷的吉普賽式舞風;及《塞桂第拉投里亞達》(Seguidillas Toleadas),此舞加入《帽舞》(Cachucha)之內容而使舞風現出威武之貌。 |
|
參照: W. G. Raffe《Dictionary of the Dance》1964. |
|
資料來源: | 國家教育研究院_塞桂第拉舞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
貓頭鷹博士